何鹏的预言,是641所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一,李向阳在食堂看见张勤,饭盘转向另一侧,用脊梁骨对着她。
第二,李向阳在走廊遇见张勤,一个直角拐弯,闪进了卫生间。
第三上午,报应来了。
负极材料组的真空烧结炉发出了凄厉的尖叫,控制面板红光爆闪,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
“操!样品!”负责设备的老研究员脸都白了,手忙脚乱地去切断电源。
李向阳第一个冲过去,盯着滚动的错误代码,三秒后指向一个参数:“反馈逻辑反了!”
“不可能!”老研究员吼了回去,“这程序跑了三年了!”
两缺场吵了起来。
张勤赶到时,闻到的不只是焦糊味,还有几十万经费烧成灰的味道。她没理会争吵的两人,视线在屏幕上一扫而过,最终定格在一行毫不起眼的设备日志上。
“物理问题,别赖软件。”她直接分析。
“传感器老化,数据漂移。上周的校准报告谁签的字?”
老研究员的汗瞬间下来了。
张勤转向李向阳:“K型热电偶,保护套管是三层嵌套结构,你会拆。”
李向阳一愣,下意识梗着脖子:“会。”
“给你十分钟。”张勤完,转身走向资料室,“我去拿备件。修不好,你这个月的奖金没了。”
李向阳看着她的背影,低声骂了句,却还是认命地抄起了工具箱。
半时后,烧结炉恢复平静。
李向阳拿着换下来的旧零件,走到正在电脑前重置程序的张勤背后,把东西往桌上“哐”地一放。
“边缘效应,我想了两。”他声音发闷,“你是对的。”
张勤没回头。“嗯。”
“但是,”李向阳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石墨烯用在电解液里做导电添加剂呢?”
“成本。”张勤终于停下操作,给了他一个侧脸。
“比碳纳米管便宜一个数量级!”李向阳眼睛重新燃起火光。
“方案发我邮箱。”
“好嘞!”
不远处的何鹏端着茶杯,对身边的吕为民无声地做了一个“你看吧”的口型。
这份和平的保质期,是二十时。
第二下午,战火重燃,主角换成了李向阳和何鹏。
“异想开!”李向阳把一份报告拍在何鹏面前,“你的‘蛋黄壳’结构,工艺怎么实现?良品率能有百分之一吗?你知道这个方案报上去,要烧掉多少钱吗?”
“搞科研,连想都不敢想,还搞个屁!”何鹏脖子都红了。
“这是浪费国家资源!”
“你这是思想僵化!”
张勤戴着降噪耳机,屏蔽了外界的一牵她算是彻底懂了,在这群才的脑回路里,友情是薛定谔的猫,只有在不涉及科研路线时,才可能存在。
就在这片喧嚣中,口袋里的手机极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她摘下耳机,摸出手机。
李昂。
“十月二号,结婚。老大,必须到。”
张勤的指尖在屏幕上划过,脑子里没有一丝波澜,只有几个关键词在飞速闪烁:国庆假期、项目节点、三人同时离岗、王承德。
她点开日历,又调出项目进度表,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两分钟后,她起身,走到还在脸红脖子粗的两人中间。
“别吵了。”
李向阳正要发作,张勤直接打断:“李昂结婚,十月二号。”
李向阳的火气瞬间熄火,化为震惊:“我靠!跟方月月?!”
“嗯。”
“那必须去啊!”李向阳一拍大腿,随即又垮下脸,“王老那边……”
“我已经安排好了。”张勤的口吻平静得不带一丝情绪。
她看向一直没话的吕为民:“为民,假期你跟向阳换一下,十一你留守,负责跟进A3和b2两组数据,辛苦一下。元旦的假期,我给你补双倍。”
吕为民推了推眼镜,干脆地点头:“好。”
她又看向李向阳:“你的假,我去批。但走之前,你和何鹏关于‘蛋黄壳’结构的工艺分歧,必须给我出一个包含两种方案、附带成本与风险评估的初步报告。我回来就要。”
李向阳和何鹏对视一眼,刚刚还恨不得掐死对方的两个人,此刻眼神里只剩下“合作”二字。
当下午,只有两份休假申请,摆在了王承德的办公桌上。
申请人:张勤,李向阳。
王承德拿起假条,又看到了附件里吕为民签字的轮班明,以及张勤亲笔写的国庆期间详细工作计划,精确到时。
他拿起电话,准备发作的火气憋在了胸口。
“把张勤给我叫过来!”
五分钟后,张勤一个人站在所长办公室。
王承德把假条拍在桌上,死死盯着她:“你倒是安排得明明白白!”
“王教授,”张勤站得笔直,“项目进度和我朋友的婚礼,我两个都要。”
王承德气笑了,他指着张勤。
“你这是在通知我,不是在申请!”
“是。”张勤点头,没有丝毫退让。
王承德瞪着她,足足有半分钟。这个他眼里的“丫头”,已经学会了用他的规则,来反将他一军。
他猛地抓起笔,龙飞凤舞地签下名字,把假条扔了过去。
“滚蛋!”
张勤拿起假条,转身。
“下不为例!”王承德对着她的背影咆哮。
张勤走到门口,停下脚步,没有回头。
“王教授,下次,我还会带着解决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