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192章 荣誉的枷锁与无声的竞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2章 荣誉的枷锁与无声的竞赛

“吕国公”、“太子太保”的封赏,连同朱棣那充满勉励与警惕的圣旨,由一队规格极高的钦差,跨越重洋,送到了吕宋都督府。

迎接仪式依旧盛大,凌云跪接圣旨,三呼万岁,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与恭顺。香案、仪仗、锣鼓,一切符合礼制,挑不出半点错处。钦差宣旨时,抑扬顿挫地念着对凌云“拓土有功、格物兴邦”的褒奖,下方聆听的吕宋文武官员,许多人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反而眼神闪烁,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与凝重。

他们都很清楚,这顶突如其来的、无比显赫的“国公”帽子,并非真正的荣宠,而是一道精心打造的、黄金铸就的枷锁。它将吕宋在法理上更紧地绑在了大明的战车上,同时也将凌云个人推到了一个“位极人臣”、赏无可赏的尴尬位置。下一步,若再立大功,皇帝又该如何封赏?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逼迫和警告。

钦差队伍在吕宋盘桓数日,除了参加必要的饮宴,更重要的任务是“观摩学习”。他们深入到工坊、矿区、甚至获准参观了非核心的格物院实验室。这一次,吕宋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允许他们记录数据,观看流程,甚至就一些“非关键”技术进邪探讨”。

钦差队伍中随行的几位工部匠作大匠和翰林院饱学之士,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目瞪口呆,再到最后的沉默不语。他们试图用传统的“考工记”思维去理解那自动运转的机床,用阴阳五行学去解释转炉中钢水的化学反应,却发现如同隔靴搔痒,徒劳无功。那种建立在严格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上的生产体系,对他们而言,是另一个维度的知识领域。

“此非匠作,近乎道矣……”一位白发老匠作看着一台水力驱动的精锻锤,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频率精准敲打着烧红的铁胚,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震撼。

钦差带着复杂难言的心情和大量抄录的数据、图纸离开了。他们带回京师的,将不仅仅是吕国公谢恩的奏表,更是对那种名为“格物”的、体系化力量的切身恐惧与无力福

送走钦差,凌云立刻召集了核心会议。

“朱棣这是在以退为进,用名分捆住我们,为他自己的追赶争取时间。”凌云一针见血,“他建立‘皇家格物苑’,加强沿海防务,意图很明显。”

“那我们是否要限制技术外流?尤其是对大明本土?”有负责工业的官员担忧道。

“不,恰恰相反。”凌云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我们要‘帮助’他们,有限度地、有选择地输出一些‘次一等’或‘看似先进实则已快被我们淘汰’的技术。比如,可以给他们改进高炉、提高生铁产量的技术,但核心的转炉、平炉炼钢法不能给;可以给他们制造前装燧发枪和铸造青铜炮的‘先进’工艺,但后装线膛、金属定装弹药和高级火药配方必须严格保密。”

“我们要让大明的‘格物苑’和工部,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消耗在这些我们早已跨越或者即将淘汰的技术路径上。让他们以为自己在追赶,实际上却是在我们设定的赛道里绕圈子。”

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竞争策略,用技术迷雾和路径依赖,拖慢对手的脚步。

“同时,”凌云看向陈默和李参将,“我们自己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而且要更快!”

“南门计划的优先级,高于一切!”

压力转化为了更强大的动力。整个吕宋体系,在“国公”光环的笼罩下,反而更加内敛和专注,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场与时间、也与大明无声的竞赛之郑

格物院深处,新材料实验室灯火通明。那第一次电解得到的少量粗铝被视若珍宝,团队正在疯狂地优化电解槽设计、寻找更廉价的助熔剂、研究提高电流效率的方法。每一次微的进步,都意味着未来飞行器能减重一克,航程能增加一米。

内燃机项目组则在与爆震、润滑、冷却等一系列难题搏斗。那台能运转一个时辰的原型机被反复拆解、分析、改进。材料司根据他们的需求,拼命研发更耐高温高压的气缸材料和活塞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在更广阔的层面上,人口的迁徙、土地的开发、资源的整合在以更高的效率进校新越州广袤的平原上,建立在标准化和机械化基础上的大型农场开始显现雏形,为日益增长的工业人口提供着粮食保障。苍梧大陆在“秩序之锚”的持续净化下,可供开发和定居的安全区域不断扩大,成为了新的资源产地和战略纵深。

李参将麾下的新军,换装速度进一步加快。基于成熟燧发枪技术改进的“永乐二式”步枪开始批量装备,虽然距离后装线膛枪还有差距,但在射速和可靠性上已远超明军制式装备。以蒸汽拖拉机为底盘改装的、覆盖轻质钢板的“铁甲车”也开始进行规模战术演练,虽然笨拙且故障率高,但那钢铁身躯和无视寻常弓弩箭矢的防御力,已展现出陆战模式的革命性变化。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静默的狂奔。吕宋像一头潜入深海的巨鲸,表面波澜不惊,水下却积蓄着搅动大洋的力量。

没有人高声宣战,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一条无形的战线已然拉开。这条战线,在格物院的实验室里,在繁忙的流水线上,在移民开拓的荒野中,也在两大势力决策者的脑海里。

朱棣试图用传统的权术和名器来束缚和同化这头巨兽。

而凌云,则带领着吕宋,坚定地沿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埋头狂奔,试图在枷锁收紧之前,挣脱引力,冲向那片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星空。

荣誉,成了激励也是束缚;竞争,转入霖下却更加激烈。

五年倒计时的指针,在无声中,坚定地向下一个刻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