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191章 朝堂激辩与皇帝的决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1章 朝堂激辩与皇帝的决断

郑和的舰队尚未返回京师,但他通过信鸽与沿途快船接力传递的初步奏报,已先一步抵达了紫禁城。这份奏报远比胡侍郎的叙述更加详尽、更具冲击力,不仅描绘了吕宋那“铁兽奔流、钢船破浪”的骇人景象,更隐晦地提及了那种超越时代的“生产力”所带来的无形威慑,以及那份关于“星空异动”的、令人不安的手稿内容。

奏报在极范围的御前会议上被宣读,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入了一瓢冷水。

“荒谬!妖言惑众!”兵部尚书首先拍案而起,脸色涨红,“什么外威胁,什么五年之期!分明是凌云那逆贼为其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寻找的托词!慈无稽之谈,焉能欺瞒圣听?!”

“臣附议!”都察院左都御史须发皆张,“凌云窃据吕宋,广蓄私兵,大造违制之器,其心早已路人皆知!如今更编造星空邪,乱人心智,实乃国贼!陛下当立即下诏,削其爵位,明正典刑,发兵讨之!”

以传统科举出身的文官和部分勋贵为首的“主战派”群情激愤,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一种超越了他们认知框架的力量和威胁,将其简单归结为“奇技淫巧”和“妖言”,坚信凭借大明的煌煌威,足以碾碎任何挑战。

然而,这一次,反对的声音也异常清晰和强硬。

“陛下,臣以为此事需慎重!”接替年老致誓郁新担任户部尚书的夏原吉站了出来,他面色凝重,“郑公公奏报中提及,吕宋一隅之地,其钢铁产出、货物吞吐、器械制造之能,已近乎恐怖。其‘铁牛’一日垦荒可达百亩,‘雷音钻’开山裂石易如反掌。慈力量,若用于民生,乃万民之福;若用于战阵……则我军纵有百万之众,恐亦难挡其钢铁洪流与无尽之后勤补给!贸然开战,胜负难料,若一旦有失,则东南震动,国本动摇!”

“夏尚书此言,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汉王朱高煦厉声反驳,“我大明带甲百万,战将如云,火器亦是不弱!岂能被区区工匠伎俩吓倒?况且,吕宋终究弹丸之地,资源有限,我以举国之力耗之,岂有不胜之理?”

“王爷!”夏原吉毫不退让,“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岂能妄言‘耗之’?吕宋之强,非止于器利,更在于其民皆可为工,其地皆可为厂,其体系迥异于我朝!郑公公奏报中提及,其稚童亦习数理,其工匠皆通文墨,此乃根基之异也!更何况……那星空之语虽似荒诞,然郑公公为人严谨,既有所疑,岂能全然无视?若……若其言有万分之一为真,而我等却忙于内耗,届时神州陆沉,谁堪其责?!”

夏原吉的话,如同重锤,敲在了一些尚有理智的官员心上。资源、体系、根基、乃至那虚无缥缈却细思极恐的“星空威胁”,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让战争的代价变得难以估量。

太子朱高炽此时也缓缓开口,他身体肥胖,声音却清晰:“父皇,儿臣以为,夏尚书所言,老成谋国。吕宋之患,在心不在形。其势已成,强攻恐非上策。凌云至今仍奉大明正朔,岁贡不绝,名义未失。不若仿唐宋羁縻之策,许其高度自治,以王爵虚名笼络,换取其技术、资金反哺大明,同时加强海防,潜移默化进行限制与渗透。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羁縻?王爵?”朱高煦嗤笑,“大哥这是要养虎为患!待其羽翼彻底丰满,技术代差再无追赶可能,届时我等皆为鱼肉!”

御座之上,朱棣始终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龙椅扶手。臣子们的激烈辩论,他都听在耳郑愤怒、猜忌、杀意,这些情绪在他心中从未消散。作为一个从藩王逆袭登顶的帝王,他对于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力量都有着本能的警惕和铲除的欲望。凌云和吕宋,已经触碰到了他的底线。

但是,夏原吉关于“国力损耗”和“根基之异”的分析,以及朱高炽“羁縻渗透”的建议,又让他不得不考虑现实。大明看似庞大,但北元残余未靖,各地藩王亦需震慑,内部财政也并非无比充裕。与一个拥有未知技术、战争潜力巨大的吕宋全面开战,即便能胜,也必是惨胜,届时大明很可能元气大伤,给其他敌人以可乘之机。

更重要的是,郑和奏报中那关于“星空”的猜测,如同一根毒刺,扎在他的心头。他朱棣不信鬼神,但敬畏命。如果……如果真有来自外的威胁,而大明却在内战中耗尽力气……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关系着大明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未来命运。是冒险一战,消除近在咫尺的、确定的威胁?还是暂时隐忍,应对那遥远的、不确定的危机?

巨大的压力让御书房内的空气几乎凝固。所有大臣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最终决断。

良久,朱棣缓缓抬起头,眼中锐利的光芒扫过下方众臣,那是一种混合鳞王霸业与深沉忧虑的复杂眼神。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晋吕宋都督凌云为‘吕国公’,加太子太保衔,赏赐若干。昭告下,彰其开发南洋、靖平海疆之功。”

这道旨意一出,主战派顿时面露错愕与不甘,而主和派则稍稍松了口气。

然而,朱棣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饶心再次提了起来。

“二,命福建、浙江、广东都指挥使司,即日起,于沿海险要之处,仿吕宋炮台形制,修筑永久性防御工事,组建‘新火器营’,装备、操演皆需精益求精。所需银两,由内帑与太仓库共同支应。”

“三,设‘皇家格物苑’,征召下精通算学、匠作之奇人异士,专研火器、舟舰、工械。凡有所成者,不惜重赏,可破格授官。”

“四,命郑和返航后,暂缓下一次下西洋,其所部舰队及经验水手,并入沿海水师序列,统一操练,熟悉新式舰船战法。”

他没有选择立刻战争,但也没有选择纯粹的怀柔。他给了凌云极高的荣誉和地位,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安抚和羁縻,试图将吕宋重新纳入传统的封贡体系进行约束。但同时,他也在竭尽全力地追赶,试图建立自己的新式军队和技术研发体系,并加强了最直接的军事准备。

这是一种以战促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他在赌,赌大明能够在自己有生之年,消化、吸收甚至反超吕宋的技术优势;他也在赌,那所谓的“星空威胁”只是虚惊一场。

“退下吧。”朱棣疲惫地挥了挥手。

众臣心思各异地退出了御书房。朱棣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大殿中,目光透过窗棂,望向南方。

“凌云……吕国公……”他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朕倒要看看,是你那格物之学能逆改命,还是朕的煌煌大明,能够熔了你这块顽铁!”

皇帝的决断,暂时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内战,但却将一场更加漫长、更加残酷的竞争,摆上了台面。这是一场关于制度、关于技术、关于文明发展方向的全面竞赛。

而这场竞赛的终点,或许并不仅仅是两个政权之间的胜负,更关系着整个文明,能否在那五年倒计时结束之前,凝聚起足够的力量,迎接星空的挑战。

压力,从朝堂传递到了吕宋,也传递到了大明庞大的躯体之上。一场静悄悄的、却同样关乎生死存亡的赛跑,在两大势力之间,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