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189章 巨舰临门与材料的曙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9章 巨舰临门与材料的曙光

大明沿海的封锁与暗流,并未能阻挡时间的脚步,也未能延缓吕宋在绝境中寻求突破的决心。就在这种紧张的对峙氛围中,一支规模空前庞大的舰队,劈开万里波涛,出现在了吕宋本岛的海平线上。

那是由郑和统领的,打着“宣慰南洋,播撒威”旗号的下西洋舰队。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支舰队的核心,并非那些体型庞大的宝船,而是数艘经过了明显改装、吃水更深、侧舷可见更多炮窗的战舰——它们隶属于登州卫和福建水师,是朱棣密旨职顺路巡视”的真正力量。

郑和旗舰的指挥室内,这位三宝太监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远方逐渐清晰的吕宋港。他手中不仅握着皇帝“便宜行事”的密旨,更怀着一份复杂的个人情福他见识过凌云的才能,也隐约感知到吕宋所走道路的不同,但皇命难违,帝国的稳定高于一牵

“禀公公,吕宋港已在前方。其港口设施……远超预估,停泊船只繁多,更有数条黑色铁船,无帆无桨,喷吐黑烟,行动迅捷。”了望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

郑和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他早已不是第一次听闻吕宋的“奇景”,但亲眼所见,依旧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那是一种秩序井然、却又充满陌生力量的繁荣。

吕宋港内,警钟长鸣。

“报告!确认大明舰队身份,为首者郑和旗号!但其舰队中混有至少八艘大型战船,装备不详!”

“港内防御炮台已就位!”

“‘怒涛级’巡洋舰第一分队已出港,进行警戒伴航!”

凌云站在都督府最高的塔楼上,通过大型望远镜观察着那支庞大的混合舰队。该来的,终究来了。而且来的不是文官钦使,而是携带着武力、代表着朱棣最终态度的郑和。

“按最高外交礼仪准备迎接,但防卫等级提升至一级。”凌云放下望远镜,语气平静,“告诉陈院长和鲁司长,他们期待已久的‘客人’来了,准备好展示我们最新的‘成果’。”

当郑和的舰队在引水船的引导下,缓缓驶入吕宋港时,即便是这位见多识广的三宝太监,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高耸的龙门吊正在装卸巨大的货箱;铁轨交错,蒸汽机车拉着长长的车厢呼啸而过;码头旁,几艘明显是钢铁制造的“怒涛级”巡洋舰冰冷的舰体反射着寒光,炮口森然。更远处,巨大的船坞里,隐约可见更加庞大的舰体正在建造,其规模甚至超过了最大的宝船。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停放在港口远端一处特殊泊位的一艘船。它通体呈流线型,船体似乎并非木质,也没有传统帆具,只在甲板后部矗立着粗大的烟囱,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类似翼面的结构。

“那是……?”郑和忍不住向陪同的吕宋礼官询问。

礼官面带自豪,恭敬地回答:“回禀郑公公,此乃我吕宋‘乘风级’高速联络舰,采用全钢焊接船体,蒸汽轮机驱动,航速可达传统帆船三倍以上,不依风信,日夜兼程。”

郑和瞳孔微缩。不依风信,日夜兼程!这对于远洋航行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大明宝船队纵横四海,依旧要看老爷的脸色,而吕宋,似乎正在将海洋变成可以精确计算的通途。

迎接仪式盛大而规范,凌云亲自在码头相迎。双方见面,礼仪周全,言辞客气,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

“凌都督,别来无恙。陛下心系海外臣民,特命咱家前来探望,见吕宋如此兴盛,咱家甚是欣慰。”郑和微笑着,话语滴水不漏。

“有劳陛下挂念,郑公公舟车劳顿。吕宋能有今日,全赖陛下洪福,大明庇佑,我等不过是恪尽职守,略尽绵力。”凌云应对得体,将功劳推给皇帝和国家。

在接下来的日程中,郑和一行在凌云的陪同下,“参观”了吕宋的造船厂、钢铁工坊、铁路枢纽以及格物院的基础教学区。吕宋方面展示了足够令人震撼的工业成就,但也巧妙地隐藏了最核心的机密,如“星槎”工坊、“秩序之锚”的研究所以及关于星空威胁的任何信息。

郑和看得越多,心中越是沉重。吕宋的体系已经自成一体,其技术能力和组织效率,远非大明现有的官僚体系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与大明沉暮之气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

然而,就在郑和表面参观、暗中评估的同时,吕宋的核心研究却并未停止,反而因为外部的压力,催生出了一线曙光!

格物院,新材料实验室。

陈默双眼通红,死死地盯着眼前一个密封的高温反应釜。周围的助手们都屏住了呼吸。反应釜内,正在进行着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尝试用电解法制备铝镁合金的雏形。

铝,这个时代被视为比黄金还珍贵的金属,其制备难度极大。但陈默团队根据平板电脑中残留的模糊资料,结合吕宋目前能达到的电力水平,设计了一套极其简陋且耗能巨大的电解装置。

“电压稳定!”

“电流达到预设值!”

“反应进行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里只有设备运行的嗡嗡声。突然,反应釜的观测口内,出现了一丝银白色的、耀眼的金属光泽!

“出来了!是铝!虽然是粗铝,但确实是铝!”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激动地喊出了声。

陈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尽管这第一次实验得到的铝数量极少,杂质极多,但这证明了路是通的!有了铝,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铝合金,就意味着更轻、更强的结构材料,对于航空器、高速舰船乃至未来的许多装备,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几乎在同一时间,内燃机项目组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无数次失败,他们终于成功试制出了一台能够连续运转超过一个时辰的单缸原型机!虽然功率还很,效率低下,噪音和震动巨大,但它确确实实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了持续的机械能!

“材料与动力,两大瓶颈,同时看到了突破的迹象……”陈默看着两边传来的报告,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这是黑暗中的灯塔,是五年倒计时下,文明火种得以延续的希望所在。

郑和的舰队依旧停泊在吕宋港,友好的参观与暗中的较量仍在继续。

但在不为外人所知的实验室里,决定未来格局的种子,已经悄然破土。

这微弱的曙光,能否驱散迫近的星空阴霾,又能否照亮与古老帝国关系的迷途?一切,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