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都市 > 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 > 第253章 基石永固,澈宇承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3章 基石永固,澈宇承寰

时间步入2023年仲夏,星海科技在硬科技领域的狂飙突进,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的涟漪正层层扩散,改变着整个产业的生态格局。然而,在芯片量产捷报频传、汽车工厂钢架林立的喧嚣背后,一场更深邃、更关乎基石的变革,正在林澈商业帝国的顶层悄然发生。

杭州,西子湖畔,一座新近落成的顶级写字楼顶层。这里与合肥基地的工业轰鸣截然不同,极致的静谧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电梯门无声滑开,映入眼帘的是一方玄关,墙面是整块的意大利卡拉拉白大理石,纹理如山水泼墨。转过玄关,是豁然开朗的广阔空间——“澈宇家族办公室”的牌匾以乌木镌刻,悬于浅色墙面,低调而厚重。

整个办公区域采用极简的现代主义风格,没有冗余的装饰,线条利落,空间通透。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烟波浩渺的西湖全景,湖光山色仿佛成为办公室最奢侈的壁画。而室内,寥寥几件装饰却皆非凡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接待厅墙壁上悬挂的一幅齐白石的真迹《松柏高立图》。那遒劲的枝干、傲然的神韵,无声地诉着这个新生机构所追求的——不是一时的繁花似锦,而是如松柏般的基业长青。

这里,便是林澈将原“澈资本”进行全面战略升级后,打造的财富管理全新载体——澈宇家族办公室。

升级的动因,深刻而必然。随着星海科技的估值因芯片和汽车业务的突破性进展而呈几何级数攀升,林澈的个人财富体量也达到了一个惊饶量级。更为关键的是,在“卷贰”时期通过互联网与金融操作积累的庞大资本,以及当前仍在持续产生的投资收益,构成了一个远超星海科技单一实体需求的庞大资产池。粗略核算,剔除他个人持有的、非卖品的星海科技股权,其需要管理的流动性资产、股权投资项目以及其他各类资产,总额已高达1800亿人民币。

管理如此规模的财富,“澈资本”原有的、偏向于主动风险和机会驱动的私募股权投资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它需要一个更稳健、更全面、更具前瞻性的架构,不仅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更要着眼于风险隔离、税务优化、代际传承,乃至构建一个能够跨越经济周期、支撑未来数代人与更宏大商业梦想的稳固基石。

为此,林澈进行了一系列关键布局。

他亲自出面,以共同的远景和极具竞争力的待遇,邀请了高瓴资本前合伙人,以稳健洞察和超长期价值投资闻名的张岳,出任澈宇家族办公室的首席执行官。

同时,原星海科技首席财务官李娜,因其对林澈核心产业无比熟悉的财务掌控能力和绝对忠诚,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职责——兼任澈宇家族办公室的cFo,成为连接星海科技实业板块与家族办公室资本板块的核心桥梁。

此刻,在这间充满艺术气息与冷静理性的办公室里,林澈、张岳、李娜三人,正进行着一次决定澈宇未来航向的核心会议。

张岳站在一块智能白板前,上面清晰地列着澈宇家族办公室的三大核心业务支柱:

1. 股权投资: 继续聚焦硬科技初创企业,但策略从“广撒网”转向“精耕作”,单笔投资规模更大,赋能更深。

2. 资产配置: 构建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涵盖公开市场股票、债券、顶级房地产、私募信贷以及艺术品等另类资产。

3. 家族信托与传承规划: 设计并设立不可撤销家族信托,有效规避未来可能开征的巨额遗产税,确保财富能够按照林澈的意愿,平稳、有序地传承,支持其家族成员与未来设立的慈善基金会。

“林总,李总,”张岳的声音沉稳,带着经过市场牛熊考验的从容,“基于过去三个月的梳理和初步运作,我向二位汇报一下阶段性成果。”

他操控着平板电脑,将数据投射到白板上。

“在股权投资板块,我们严格遵循您制定的‘国产替代’与‘星海协同’战略,初步筛选并投资了10家极具潜力的硬科技初创企业。其中,3家在短短半年内,因其技术壁垒和市场前景,估值已实现翻倍。”

他具体阐述道:“比如,我们领投了专注于高端半导体材料‘碳化硅衬底’的‘科新材料’b轮。这家公司的产品,正是星海科技下一代高效电驱系统所急需的关键材料,投资它,既是为了财务回报,更是为了保障星海未来的供应链安全与技术前瞻性。另外两家,一家是做工业级精密传感器的‘灵眸传腐,一家是研发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的‘北斗星图’,都与星海汽车的智能化路径高度协同。”

林澈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几家公司的简介,沉声道:“投资,不能脱离我们的实业根基。澈宇的股权投资,眼光要准,下手要狠,但核心必须聚焦。就是要围绕‘国产替代’这条核心赛道,投那些能解决‘卡脖子’难题、又能与星海科技现在乃至未来业务形成战略协同的硬核企业。我们要构筑的,是一个以星海为核心的硬科技生态护城河。”

张岳郑重点头,继续汇报:“在资产配置板块,根据1800亿资产的总盘子和风险收益目标,我们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组合。”李娜随之调出了详细的资产配置图。

* 30%(约540亿) 配置于全球优质股权与债券,包括通过qdII渠道投资的科技巨头、指数基金,以及国内外的国债和高信用等级企业债,追求稳健收益与流动性。

* 25%(约450亿) 继续用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已投的10家企业包含在此额度内)。

* 20%(约360亿) 配置于全球核心地段的商业地产与顶级住宅,包括纽约、伦敦、新加坡以及国内一线城市的地标性物业,作为抵御通胀的实物资产压舱石。

* 15%(约270亿) 配置于私募信贷、大宗商品等另类资产。

* 10%(约180亿) 作为现金及类现金资产,保持策略灵活性。

“至于墙上这幅齐白石,”张岳微微一笑,“属于那另外的‘一部分’,是我们艺术品投资组合的开端,这类资产兼具审美价值与资本保值功能。”

最后,他谈到最敏感也最具长远意义的家族信托:“架构已初步设计完成,计划采用‘VIStA信童与‘私人信托公司’相结合的模式,设立地点考虑开曼群岛或新加坡。初步计划将林总您名下部分非星海科技核心股权、不动产以及部分流动性资产,约占总资产30%的规模,首批装入信停这将极大增强财富的保密性、保护性与传承确定性。”

听完汇报,林澈缓缓站起身,踱步到那幅《松柏高立图》前,凝视良久。整个办公室落针可闻,只有窗外西湖的微风轻轻拂动纱帘。

“张总,李娜,”他转过身,目光深邃而坚定,“澈宇的成立,其意义,远不止是管理我林澈个饶这1800亿资产。‘澈资本’时代,我们是为了进攻,为了捕获机会。而‘澈宇家族办公室’,我们要做的是‘百年老店’,是防守,是构建一个能够穿越周期、永续存在的基石。”

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华与现代的城市,声音沉稳而有力:

“我们的使命,首先是确保无论外部的商业战场如何风云变幻,我们核心产业的创新与拓展,能有最稳定、最可靠的资金后盾,永不断粮。”

“其次,它的专业能力和稳健体系,不仅要为我服务,未来,也要有能力为我们志同道合的伙伴,比如雷总、一鸣他们,提供顶级、私密的资产配置与家族管理服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能够凝聚中国顶尖企业家力量,共同面对未来、管理未来的平台。”

这番话,让张岳和李娜心神激荡。他们清晰地感受到,林澈的格局,已从个人财富的积累,跃升到了一个构建商业文明生态、致力于基业长青与伙伴共济的更高维度。澈宇家族办公室,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公司,它是林澈商业帝国的稳压器,是未来种子萌芽的土壤,更是链接顶尖力量的信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