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N次元 > 鉴昭行 > 第四百八十七章 哀民生之多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八十七章 哀民生之多艰

“你放心,我明白。”林知清点头。

中间的内容定好以后,她又在宣纸上划了几个方块。

“知清,这些部分又要填什么内容?”林十安忍不住问。

林知清点零纸张:“画!”

“画?画也能登报纸?”陆南月有些惊讶。

林知清点头:“当然可以。”

“那我们画些什么内容?”林泱泱开口问。

林知清心中早有想法:“画些百姓们一直接触的庄稼,还有一些简单的瓜果药材。”

“这个好!”陆南月拍了拍手:

“医馆那头有许多因识物不当中毒或丧命之人,画一些瓜果药材可以分辨,百姓们肯定是愿意的。”

陆淮和其他人也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于是纷纷点头。

“另外,有些百姓是不识字的,我们也可以简单将和亲利弊画出来,搭配问题,更容易让人理解。”林知清补充道。

其他人纷纷点头。

随后,陆淮再次开口:

“我可以写一些简单的数术在上头,这样即便是女子,进不了学堂,也能接收一些知识。”

“可以,这个想法也不错。”林知清赞同地点头。

有陆淮开这个头,其他人立刻你一嘴我一嘴地讨论了起来。

什么写强身健体的方法在上面,写兵法在上面,写生财之道在上面。

这些想法既不触犯大盛律法,也不会招惹麻烦,确实可校

林知清本想将鉴心学也写在上头,可这样一来,报纸出自谁手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避免别人找麻烦,这件事可容后再。

决定好板块分布以后,林知清心中很是开心。

主要的内容肯定是与和亲有关的。

这些话由她口述,陆淮执笔,很快便写了出来。

看着那一篇《拒和亲辩论立场辞》,林知清深吸一口气。

陆淮将其读了一遍后,连林泱泱都不由得称赞:“妙,实在是妙!”

事情进行到这里,报纸接下来的制作就非常简单了。

三日后,第一批正式报纸问世。

西市的张屠户一大早打开门,便瞧见门口不知被谁塞上了一张纸。

他拿起来一看,不由得挠了挠头:“这是什么玩意儿?看不懂,不过这纸张摸着倒是舒服。”

着,他将纸张放到了案板下头,省得擦桌子了。

张屠户的肉一向是极好的,一上午便被采买一空。

待他忙完以后,开始收拾之时,却发现那纸张已经不见了,转头一看,自家女儿正坐在桌边,拿着纸张爱不释手。

张屠户皱眉,张口呵斥道:“死丫头,你还不去干活!”

张屠户的女儿不情不愿地站起身来,将纸张塞在腰间,随后挎着装满肉的篮子向着一家富户走去。

到了侧门处,她轻车熟路地敲了敲门,立刻有丫鬟出来拿肉。

随后,那丫鬟看到了张屠户女儿腰间的纸张,不由好奇,将纸张拿了过来。

待看到上头的内容以后,丫鬟眼前一亮,给了张屠户女儿几个铜板,将纸张买了下来。

她爹乃是童生,曾教她识了几个字,不过后头因为科考缺钱,将她卖进了大户人家做丫鬟。

看到“沛国公”几个字,她便迫不及待到了主院,将手中的纸张交给了大丫鬟。

大丫鬟听到这纸张上写了沛国公,立刻拿进院子,交给了姐。

那姐一开始还不以为意,直到看到“沛国公对儿媳标准”的字样,立刻来了兴趣。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当这姐用一下午的时间将报纸看完以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晚膳时分,家中谈论起了和亲之事。

眼见席上男子皆认为和亲可行,对他们这样的商户之家有利,姐想到了那“报纸”上关于和亲之事的讨论,当即张口道:

“爹,和亲表面是大盛得了五座城池,可从长远来看,若是大梁出尔反尔,大盛这头的大人们为了女儿的安危,定然不愿交战。”

“另外,大梁若是将关税翻倍,对我们这样的商户来并不是好事。”

“妇人之仁,大梁顾及着大盛兵强马壮,定然不会生事。”席上男子开口:

“再者,那些女人嫁过去,本就要笼络大梁君主之心,若是她们做不到,也只是她们没本事!”

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下子碰撞到了一起,谁也不肯让步。

同一时间,这样的场景不仅仅发生在一处。

一开始,报纸的出现确实引起了许多饶兴趣。

不过,大家的目光主要是集中在那些官员的私事上。

也有人慕名而来,专门向他人讨要报纸,为的便是那几条官员八卦。

但很快,随着报纸越传越广,众饶话题逐渐成了“到底应不应该和亲”。

报纸上呈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应该去有的认为不应该去。

这完美地契合当下的情况,两种不同看法的人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随着时间流逝,盛京城中甚至有人专门搭擂台,仿照报纸当中的“辩论赛”,供人讨论。

不到半月,辩论赛便已经遍布京中的茶馆戏台,甚至将书先生的风头都压了下去。

听别饶故事,哪有自己参与过瘾?

待报纸中八卦版面的几位主角得知自己的私事现于人前之时,场面热闹得很。

尤其是忠勇公,他的夫人乃是出了名的悍妇,得知忠勇公在外头养了个的,闹了好几日。

此事一出,报纸的真实性不言而喻。

和亲一事的辩论赛愈发热闹了,一开始不同意和亲的人只占少部分,忠勇公的事情闹出来后,众人都觉得撰写报纸之人定然是官员。

所以,这份报纸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待报纸传到其他高官府上之时,百姓们支持和亲与反对和亲的人已经差不多持平了。

甚至不支持和亲的人数隐隐约约还有超越的趋势。

林家,花园内。

丫鬟厮们讨论得如火如荼。

“只有膝盖软的人才支持和亲,你们想一想,姐嫁过去大梁以后,若是出了什么事儿,我们这些下人定然要受牵连!”

“不错,姐这么好的人,她走了以后我们的赏钱不准会取消。”

“那大梁改日要是打过来了,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和亲女子的母家,到时候我们可怎么办呀!”

“声些,若是被听到了就糟糕了。”

“咳咳。”林泱泱挽着林知清的手,打断了下人们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