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王大叔走了过来,看到李向前忙得满头大汗,问道:“向前啊,你在干啥呢?”
李向前抬起头,笑了笑:“王大叔,我正想把这个大水缸清理出来,用来煮饭。这样大家都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菜。”
王大叔点点头,露出了赞许的神色:“好主意!你这孩子就是有办法。不过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来帮你吧。这样,咱们还能早点开始。”
有了王大叔的帮忙,清理工作很快就完成了。接着,他们又找来了一个大铁锅,把水缸放在铁锅上方,用砖头垫高,确保煮饭时的火力均匀。忙活了一上午,大水缸终于可以用了。看着清洗干净的水缸和已经架好的大铁锅,李向前和王大叔相视一笑,心里都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筹集粮食了。李向前在院子里逐家逐户地敲门,向邻居们明情况。很多人听了都表示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些拿出了家里剩下的米,有些则带来了面粉,还有一些人带来了红薯和土豆。虽然数量不多,但聚少成多,渐渐地,李向前家中的厨房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粮食和食材。
忙碌的过程中,李向前遇到了老张头。老张头家境比较困难,但他从不向人诉苦。李向前走过去,问道:“张大爷,您看要不要把这次买的粮食拿出来一些?咱们一起煮了,大家都能吃上。”
老张头迟疑了一下,眼神有些闪烁。他知道李向前的好意,但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他低声道:“向前啊,我家里的粮食本来就不多,要不我帮你们煮饭吧,我人老了干不了别的重活儿,但这点儿事还能做。”
李向前听了,心里感动。他笑着:“张大爷,您这样帮忙就最好不过了。其实煮饭也是件大事,得有人操持着才校那这件事就交给您了,我们也放心!”
老张头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明白,李向前是在给他面子,不让他有负担福这孩子懂事又体贴,真是个好心肠。
当傍晚,四合院的院子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大水缸上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米饭和蔬材香气。大人们搬来板凳,孩子们兴奋地围在大水缸旁边,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大家都坐在一起,热闹地聊着,笑声回荡在院子的每一个角落。
李向前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里无比满足。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画面。虽然他们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此时此刻,大家不再孤单、不再饥饿。这份简单的温暖,让他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王嫂走到李向前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激地:“向前啊,要不是你想出这个办法,我们这些人都不知道怎么过这个冬。你真是咱们四合院的大恩人。”
李向前摇摇头,谦逊地:“王嫂,您可别这么。咱们四合院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得互相照顾。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李向前望着四合院里那片袅袅炊烟升起的画面,心里虽然感到了一丝满足,但还是隐隐担忧。他明白,这些米和杂粮虽然能暂时缓解大家的饥饿问题,但终究是有限的,随着气越来越冷,大家对食物的需求会更大。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再想办法为大家增加一些食物来源。
一傍晚,李向前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一个集剩在一个角落,他看到一位老渔夫,正坐在地上,面前摆着一个木桶,里面是一些鱼。那些鱼不大,看起来很新鲜,银色的鳞片在夕阳的余晖下闪闪发光。李向前的心里一动,想起了时候,母亲曾经在寒冬里用鱼煮粥,那种鲜美的味道至今难忘。
“这些鱼便宜,买回去给大家煮粥,再好不过。”他心里想着,便走了过去。
老渔夫见有人过来,抬起头笑着:“伙子,这些鱼都是刚打捞上来的,又便宜又新鲜,你要不要买些回去?”
李向前蹲下来,看了看桶里的鱼,问道:“这些鱼怎么卖啊,大爷?”
老渔夫擦了擦手上的水渍,回答道:“便宜卖你,三文钱一斤。”
听到这个价格,李向前觉得可以接受,便爽快地:“那就给我称二十斤吧,我拿回去煮粥。”
老渔夫笑着点头,从桶里捞出鱼,利索地称好重量,用一个大布袋装好递给李向前。李向前接过布袋,感觉有些沉,但心里却满是喜悦。他能想象到,大家喝到这鲜美的鱼粥时,会有多开心。
回到四合院时,色已经渐暗。李向前径直走向王大叔家,把布袋放在桌上,笑着:“王大叔,今在集市上买了些鱼,想着用来煮粥,大家正好能补补身子。”
王大叔看到那些鱼,眼睛一亮,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向前啊,你这主意不错!冬喝鱼粥,既暖胃又有营养。这些鱼够我们院子里的人吃上好几顿的了。”
李向前点点头,接着:“是啊,我想啊,明咱们就用这些鱼煮粥,让大家都能尝尝鲜。您看怎么样?”
王大叔拍了拍李向前的肩膀,笑道:“行,明一早我就起来帮你一起准备。你这子,总是有好办法!”
第二清晨,四合院的人们闻到了一股清香的鱼味从大水缸方向飘来。大家都被这股香味吸引,纷纷走出屋子,朝着水缸聚集。老张头早早地坐在水缸旁,用一根大木勺不停地搅拌着。浓浓的鱼粥在锅里翻滚,冒出阵阵白气,香味扑鼻。
李婶闻着香味走过来,好奇地问道:“张大爷,今这是煮啥好东西呢?怎么这么香?”
老张头笑呵呵地答道:“李婶,今向前买了些鱼,咱们大家一起喝鱼粥!这鱼煮出来的粥,不但鲜美,还有营养,正好适合咱们这冬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