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N次元 > 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 > 第179章 青史永铭,传奇不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9章 青史永铭,传奇不朽

景和朝晚年,史馆之内,烛火通明。首席史官司马文正端坐于堆积如山的案牍之前,其须发皆白,面容肃穆。他正执笔编修《齐史·后妃列传》,此刻,朱笔悬于《启圣皇后林氏(清玥)传》的稿纸之上,久久未落。因为皇帝齐安邦传令用林氏清玥之名,而不是苏氏云裳,虽然不解,但还是要遵从皇命。殿外秋风拂过庭树,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催促着这段传奇落于青史。

司马文正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眼前整理好的、厚达数尺的关于启圣皇后的实录、起居注、各项新政章程、工部与工院密档摘要,乃至民间流传的诸多话本轶闻。他需要从这浩如烟海的记载中,提炼出最精要的评价,为这位空前绝后、深刻改变了大齐国阅皇后定下千古论调。沉思良久,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与敬服,终落笔于纸,笔锋沉稳而有力:

“启圣皇后林氏(清玥),性敏睿,授奇智,非寻常闺阁所能囿。其行也,始于微末之物,而泽被千秋万民。”

开篇定论,司马文正并未直接颂扬其辅政之功,而是从那些最初看似“奇技淫巧”的发明入手。他详细记载了皇后献上的“卫生棉”之制,使下女子免受月事之苦,保其健康与尊严;“香水”、“香皂”等物,初为宫闱所用,后流于市井,不仅洁净其身,更开大齐精细化工之先河,衍生出庞大的产业,惠及无数工匠商贾。史官以淬明,皇后之能,乃“通格物”之学,能洞察万物之理,化寻常为神奇。

笔锋一转,司马文正开始阐述皇后在经济领域的卓越建树。“清玥阁”、“澜玥阁”的崛起,被他视为一场商业革命。他写道:“后善经济,明开源节流之道。献‘垦荒令’、‘工坊新制’、‘海贸策’等良策,充盈国库,利薄赋敛,使府库殷实,百姓安居。” 他特别强调了皇后提出的“以商富国,藏富于民”之理念,打破了传统重农抑商的桎梏,使得大齐商业活力空前迸发,国家财力得以支撑后续一系列宏大变革。此部分,史官着重突出了皇后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与经世济民之才。

然而,司马文正深知,皇后最核心的功绩,远不止于此。他笔蘸浓墨,开始书写那段惊心动魄又奠定乾坤的往事。“时值朝局晦暗,权臣慕容峰当道,勾结宫闱,图谋不轨,几倾社稷。后以慧眼洞察机先,于危急之时,助武帝齐珩明辨忠奸,铲除奸佞,肃清朝纲,稳固国本。” 这段记载,他写得含蓄而凝重,既点明了皇后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性作用,又维护了皇家体面,将那段宫闱秘辛以“铲奸佞”三字概括,但其力挽狂澜之功,已跃然纸上。

接着,史官以最饱满的激情,描绘了皇后所带来的、真正改变时代面貌的巨变。“其后,后更献‘工业’之策,此实开万世之先河!督造‘龙吟号’蒸汽机车,铺设铁轨,贯通南北,缩地成寸,物流下;兴办红砖、水泥诸厂,改造都城,坚城利民;乃至牛痘问世,活民无数,绝千年之疫疾……凡此种种,皆前古之未有,后启大齐工业盛世之基,创千年未有之格局!” 司马文正写至此处,手腕微颤,心潮澎湃。他深知,这些并非虚言,而是正在发生的、肉眼可见的国势腾飞。

论及子嗣,司马文正的笔触充满了赞叹与一种近乎宿命论的感慨:“后育五子,皆纵之姿,人中之杰。景和帝齐安邦承嗣大统,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盛世绵长;仁慧亲王齐凌云精研岐黄,仁心仁术,活人无算,功德无量;靖海亲王齐破军雄毅果决,督造艨艟,扬威海上,肃清寰宇;康宁亲王齐定国性通自然,安抚西陲,睦邻四方,祥瑞频仍;长安公主齐安宁秉性灵慧,改良稻种,嘉禾遍野,泽被苍生。一母五子,各擅胜场,辅弼社稷,拱卫江山,诚千古未有之奇也!”

最终,司马文正搁笔,于传记末尾,写下了他深思熟虑后的盖棺定论。这论断,并非他一人之见,亦是朝野共识,更是历史必然的评价:

“论曰:启圣皇后林氏,以异禀之资,行非常之事。其智近乎妖,其功高盖世。上佐武帝,定鼎中兴;下启民智,普惠众生。开工业之先河,奠盛世之基石;育麒麟于膝下,固国本于万年。纵观史册,后妃之贤者众,然如后这般,以一己之智慧,深刻改变一朝之国运、一族之血脉、乃至下万民之生计者,未之有也。其功业,非止于宫闱;其影响,远超于当代。诚可谓——千古一后也!”

“千古一后也”!

这五个字,力透纸背,如同定音之锤,为启圣皇后林清玥波澜壮阔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无比辉煌的句点。司马文正放下笔,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他知道,当后世之人翻阅《齐史》,读到这一卷时,必将为这位传奇皇后的智慧、魄力与功绩所震撼。她的名字,林清玥,将与这片她深爱并倾力改造过的土地,与她所开创的那个煌煌盛世一起,永铭青史,传奇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