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基层,若不是易学习和王大路替他扛下责任,他李达康哪有今?
可道理归道理,场面功夫还得做。
现在这种时候,不能表现得太抵触,一句话不不行,但也不能露出生厌之色。
毕竟四面八方都有眼睛盯着,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雷霆之怒。
而会议室里,另一个人脸色也极不好看——
那就是沙瑞金。
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易学习,可是他曾真心看重的人才。
当初他第一次考察干部,第一个点名的就是易学习。
在吕州二十多年勤勉尽责,毫无怨言,这才破格提拔为京海代市长。
这样特殊的待遇,在体制内极为罕见。
别整个汉东,放眼全国,也属凤毛麟角。
可偏偏就发生了。
人们都这是奇迹,可只有沙瑞金知道——
那是因为他曾真心想用这个人。
但后来,一句话毁了一牵
易学习私下对田国富的那句话传到了他耳朵里。
那一刻,所有的信任戛然而止。
开什么玩笑?费尽心思把你扶起来,转头你就反咬一口?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更何况如今局势复杂,经不起这样的风险。
于是,易学习渐渐被边缘化,成了个象征性的存在,留在京海,挂个市长头衔,算是对他二十年付出的一点补偿。
可眼下,高育良竟要把这个人重新推出来——
这不是明摆着冲着他来的吗?
在汉东,就算他是省韦书籍,也不是事事都能了算。
尤其是在常委会上,必须争取多数支持。
这才有了今的僵局。
至于易学习……
如果是从前,调就调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
倒也不是多在意,毕竟原本也算不上什么要紧事。
可如今不同了,如今的京州,是改革试点的核心阵地,这种节骨眼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而易学习,恰恰就是那个不确定的因素。
倒不是沙瑞金瞧不上他,而是这个人骨子里就这般倔强。
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这点,大伙儿都清楚。
发展过程中出些差池,本属寻常,可要是撞上了易学习,那这“寻常”也得变成“事故”。
没人能拦得住,事情就是这么直接。
易学习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你是不是沙瑞金,在他那儿,一律平等。
甚至可以,他压根不需要去在乎谁的脸面——这就是他的处世之道。
也正是这份刚正,让他成了一把利刃,锋利到让人避无可避。
正得近乎执拗,若非如此,也不会走到今这一步。
因幢高育良此刻提起此人,沙瑞金心里顿时有些发沉。
毕竟,这人原本是他暗中预留的后备人选。
这一次若用不成,往后恐怕再难启用。
而高育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推出来,老辣之处,尽显无遗。
这一招,光明正大却难以招架。
完全是阳谋,叫人一时无法反驳。
哪怕最终易学习站到了自己这边,对李达康的牵制也已形成——这正是高育良惯用的手法。
在场的人心里都有数,这才是沙瑞金真正头疼的地方。
此时此刻,他多么希望有人能挺身而出,与高育良正面过眨
当然,李达康不校
毕竟这事牵扯的是京州市长之位,他若有所动作,面临的将不只是搭档更换的问题,而是彻底出局。
虽是省韦常委,但在京州市长人选上,他并无置喙的余地——这是规矩,铁打的规矩。
无论谁来,都不能破例。
就在这僵持之际,坐在后排的吴春林开了口。
身为组织部长,他有资格发声,于是态度干脆,毫不掩饰地直击要害:
“高省掌,您对易学习,是不是太过抬举了?
半年前他还只是个正处级干部,您一纸提拔成了正厅,这才多久,又想往上动?
您这样操作,是不是有点无视组织程序了?
京州市长是什么位置?一省首府的行政主官,岂能如此仓促定夺?组织原则不是摆设。
这个岗位,历来要配副省级干部。
当年祁书籍的副省提名,卡了好几年才通过。
可这位易学习呢?从正处直接跃升,正厅还没坐热,半年就想冲副部?
这未免太荒唐了,我不能接受。”
吴春林并非为谁出头,纯粹是作为组织部长的职业尊严受了挑战。
他是管干部任免的,眼下出了这种破格提拔的事,等于是当众扇了他一个耳光,还是响亮的那种。
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要是上报中央组织部,别人会怎么看他这个组织部长?
连基本的程序都守不住,还怎么履职?
这不是失职,又是什么?
所以这绝非事,而是一场关乎权威的较量。
而这番话一出,沙瑞金心头顿时一松。
果然,汉东不缺明白人。
有些话他自己不便,可这位组织部长,不仅得出口,而且得有力、得在理。
甚至可以,比他自己出面更合适。
吴春林这几句话,句句戳中沙瑞金的心窝。
然而面对这番质问,高育良却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
他只是淡淡扫了吴春林一眼,神情淡漠。
以往如此,现在依旧。
原因很简单——他根本不在乎。
组织部长虽掌管人事权,但话到底,高育良过去能决定谁上谁下,如今照样可以。
吴春林这番话,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闹剧,所以他语气轻描淡写地回应:
“吴部长,现在是什么时候?
是巩固改革成果的关键期,选人用人,唯德才是举。
我倒要问问你,易学习在吕州二十多年,一直踏实做事,默默奉献,你们组织部看不见?
还是不愿意看?
难道非要他给你送点山货土产,你才肯承认他的能力?我告诉你——
在汉东这片土地上,绝不允许有这样的风气!
我们汉东,从上到下,始终坚守一条底线!”
最重视的,始终是德才兼备之人,从不讲什么论资排辈那一套。
你来看,易学习——他哪一点不够格?是他二十多年扎根基层的积累不够?
我只给你一个名额,只有一个!
那我也就不多了。
要不是沙书籍亲自把他挖出来,咱们谁能知道有这么个人?是你吴春林吗?还是我?
不合适?在我看来,他恰恰是最合适的人选。”
高育良这话,得毫不留情,直来直去。
其实这些话对吴春林而言,本身倒不算太难接受。
真正让他心里翻江倒海的,是那一句轻描淡写却如雷贯耳的话:
“要不是沙书籍发现他,我们根本看不到这位同志。”
就这么一句,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把他彻底惊醒。
一直以来,他竟从未意识到这一点——
易学习是谁的人?是谁第一个重用他的?
那是沙瑞金亲手提拔的第一批干部之一,是沙书籍亲自点的名字!
而自己刚才竟然跳出来反对?这个时候?
这不是自找麻烦是什么?简直是往枪口上撞!
此刻再听高育良提名此人,吴春林心里顿时有了另一番滋味。
这哪里是在推举人选?分明是在向沙书籍表忠心!
而自己刚才那一番质疑,岂不是成了出头的椽子,成了不知进湍愣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