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194章 五年之约与“火种”远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4章 五年之约与“火种”远航

“星槎”横空带来的战略威慑,为吕宋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大明沿海那令人窒息的战备气氛虽然未曾消散,但至少,那即将挥下的战争利剑,暂时停在了半空。朱棣选择了隐忍与窥探,这对凌云而言,已是当前局势下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然而,无论是吕宋核心层,还是大明皇宫深处那位帝王,都非常清楚,这短暂的平静之下,涌动着何等汹涌的暗流。技术的代差如同堑,但帝国的体量与韧性也不容觑。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死亡竞赛,而裁判,则是星空中那不断逼近的未知存在。

压力,并未因暂时的和平而减轻,反而更加具体地转化为了“南门”计划下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指标。

格物院,新材料实验室。巨大的电解槽轰鸣着,消耗着吕宋电网近乎十分之一的电力。陈默和团队成员们围着刚刚取出的一块银白色的金属,脸上没有任何喜悦,只有凝重。经过不计成本的投入和无数次失败,他们终于稳定地产出了纯度足以用于航空器结构件的铝合金!虽然产量依旧低得可怜,成本高昂到令人咋舌,但这意味着,“星槎”系列的骨架和蒙皮,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为更高、更快、更远的飞行奠定基础。

“立刻将样品送交结构力学组进行测试!同时,优化三号电解方案,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产量提升百分之五十!”陈默的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他没有时间庆祝,每一个百分比的提升,都意味着在最终对抗中多一分胜算。

与此同时,内燃机的原型机终于突破了持续运行的瓶颈,虽然距离实用化还有漫漫长路,但那稳定输出的旋转动力,已经让负责动力系统的工程师们看到了取代笨重蒸汽机的曙光。与之配套的,石油勘探队在新越州北部沼泽地带发现了渗出的原油,尽管储量不明,提炼技术更是从零开始,但能源自主的拼图上,终于出现邻一块关键的碎片。

就在吕宋埋头于技术攻坚的同时,凌云做出了一项极其艰难且绝密的决定——启动“火种”计划的最终阶段。

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吕宋本岛最偏远的、代号“望舒”的军港内,三艘经过特殊改装、外表看似大型远洋货轮,内部却加固了结构、储备了远超常规航程所需物资和燃料的船只,静静地停泊在码头上。船上没有悬挂任何旗帜,舷号也被涂抹。

数千名被严格筛选出来的人员,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携带着家眷,沉默而有序地登船。他们之中,有格物院最顶尖、最富创造力的年轻学者和工程师,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工,有精通农业、医学、管理的专业人才,还有一支精锐的型护卫部队。他们是吕宋体系精华中的精华,是凌云为文明保留的“火种”。

除此之外,船上还装载着海量的物资:封存好的工业母机、蒸汽机、发电机、各种金属锭、精选的作物种子、牲畜胚胎、以及最重要的——几乎囊括了吕宋目前所有科技水平的资料备份,从基础数学公式到“星槎”设计图,从冶金工艺到“秩序之锚”的理论基础,全部以最稳定的方式(特殊纸张、微缩胶片、甚至部分刻录在耐腐蚀金属板上)保存。这几乎是另一个微缩的、可自我复制的工业文明雏形。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没有离别的伤感话语。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此行,并非荣光远征,而是背负着文明存续的最沉重使命。他们的目的地,是那片位于南方广袤海洋深处、被吕宋探索队初步测绘并命名为“ Australis ”(南方大陆,即澳洲)的处女地。那里,将作为吕宋文明最后的备份,万一……万一吕宋本岛在未来与星空威胁或与大明的终极冲突中倾覆,这里将是文明复心希望。

凌云亲自来到码头,与负责此次“火种”行动的指挥官——一位沉稳寡言、曾跟随李参将征战多年的老校尉,紧紧握手。

“记住你们的使命。活下去,传承下去。无论这里发生什么,你们就是未来。”凌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誓死完成任务!都督保重!”老校尉肃然敬礼,转身登船,没有回头。

三艘巨轮在夜色的掩护下,缓缓驶出军港,消失在南方的黑暗之郑它们将绕行复杂的航线,避开所有可能的海上视线,前往那未知的、承载着最后希望的新大陆。

送走“火种”,凌云感到肩上的担子并未减轻,反而更加沉重。他几乎将吕宋一半的未来潜力送走了,这意味着留在本岛的力量,必须在剩下的时间里,爆发出双倍的能量,去迎接那“五年之约”的最终审牛

他回到都督府,目光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星图。代表那个未知信号源的光点,在最新的测算下,似乎又黯淡地闪烁了一下。

“它们在加速……还是在调整?”凌云眉头紧锁,“玄玑子道长那边,有什么新的感应吗?”

负责与玄玑子联络的助手摇了摇头:“道长只是,那股意志带来的‘压迫腐越来越清晰,但依旧无法理解其意图。他建议……加快‘巡镜’的升级,或许只有直接‘看’到它们,才能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什么。”

“看”到它们……凌云深吸一口气。这意味着,吕宋不仅需要能飞的“星槎”,更需要能飞出大气层,或者至少能将“眼睛”送出大气层的工具!

“通知陈默,‘南门’计划下属的‘凌霄’项目,优先级提升至最高!”凌云下达了新的指令,“目标是,在三年内,制造出能够将观测设备送至极高高空(亚轨道)的飞行器!无论用什么方法!”

地面的竞争,星空的威胁,文明的备份……

多条战线同时推进,吕宋这艘巨轮,在凌云这个掌舵者的引领下,正以近乎自毁的方式,压榨出每一分潜力,冲向那命运未知的终局。

五年,仿佛转瞬即逝。而真正的考验,或许在五年到来之前,就会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骤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