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175章 朝堂暗箭与“铁马”扬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5章 朝堂暗箭与“铁马”扬尘

就在吕宋的“铁马”于校场轰鸣,“启灵”星火于静室闪烁之际,京城朝堂之上,针对凌云及其“新学”的暗流,并未因之前的僵持而平息,反而在理学清流们的精心策划下,转化为了更加阴险刁钻的攻击。

这一次,他们不再空谈“义利”、“道器”之辨,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凌云体系一个看似不起眼,实则至关重要的环节——人才选拔与晋升。

一份由数位翰林学士联名上奏的《请崇正学、严选士疏》,被郑重呈于朱棣御前。奏疏中,他们并未直接抨击格物之学,而是以“端本清源,砥砺士节”为名,极力主张强化传统科举取士的纯粹性,要求严格限制乃至取消各地(暗指吕宋及受其影响的地区)兴办的、以“格物”、“算学”为主要内容的“杂学”学堂生徒参与科举的资格,并严厉申明,未来朝廷选官,当以“经义策论为上,圣贤心性为本”,对于“专务奇巧、不通经史”者,应“慎加擢用,以正学风”。

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

其目的,便是要斩断凌云体系向大明官僚系统渗透的渠道,将“格物派”人才牢牢限制在技术吏员或军职的范围内,使其无法进入帝国的核心决策层,从而从根本上遏制凌云影响力的扩张。若此议得行,凌云即便拥有再强大的技术和武力,也终将只是一个游离于帝国正统之外的“技术承包商”,其理念与模式将难以真正改变这个古老帝国的运行逻辑。

奏疏在朝中引发了激烈争论。支持者众,尤其是一些凭借传统经义步入仕途的官员,更是感到了自身地位和晋升路径受到的潜在威胁,纷纷附和。韩雍等人虽竭力反驳,指出“治世需才,文武兼资”,但面对“祖宗成法”和“士林清议”的双重压力,辩解得颇为艰难。

消息传至吕宋,李参将暴跳如雷:“腐儒误国!我等在前方浴血,研制利械以强国家,他们却在后方断我根基!若无我等,‘龙威’安在?海疆何靖?”

陈默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已不是理念之争,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排挤和制度打压。他忧心忡忡地对凌云道:“总督,此策若行,格物学堂将形同虚设,下英才若想出入头地,仍只能皓首穷经于故纸堆中,长此以往,我等事业必将后继无人!”

凌云面色沉静,眼中却寒光闪烁。他深知,这场争斗已无法回避。他必须做出回应,而且不能是简单的抗辩。

“他们想用旧有的笼子锁住未来的飞鸟。”凌云冷声道,“那我们就告诉他们,这笼子,已经关不住想要翱翔的翅膀了。”

他并未立刻上书争辩,而是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下令,以南洋总督府的名义,正式颁布《吕宋格物院特别荐举令》。宣布将面向大明境内(包括吕宋及所有海外领地),独立开设“格物特科”,考试内容以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地理博物等“实学”为主,辅以经史策论(但比重较低)。通过者,不授传统朝廷官职,而是直接授予吕宋体系内的技术品阶,享有与同品级官员相当的俸禄、待遇乃至政治影响力(如在吕宋议事会中的席位),其晋升通道完全独立于朝廷科举体系之外!

与此同时,他授意李参将,组织一场大规模的 “铁马”跨州府机动演练。一支由二十辆“铁马一号”、五辆试验型“铁甲车”、以及配套的炮兵、步兵组成的混成部队,将离开吕宋,沿着新修的硬质官道,进行长达千里的长途机动,沿途展示其强大的越野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新式战术,目的地直指……南京应府!

这是一次赤裸裸的武力展示和政治表态!

“他们要规矩,我们就立自己的规矩!”凌云对李参将和陈默道,“他们要堵死我们的路,我们就自己开辟一条路!让下人看看,是只会空谈的儒生能保境安民,还是我们这些‘奇巧淫技’之辈,手握真正的力量!”

《特别荐举令》一出,下哗然!这无异于在帝国体系之外,另立了一套人才选拔和官僚体系!其震撼程度,远超之前的任何技术发明或理论争辩。无数苦于科举无门,或对实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年轻士子、工匠子弟,如同看到了另一条通往功名的康庄大道,心思瞬间活络起来。

而“铁马”部队的扬尘北上,更是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所有反对者的心头。那钢铁洪流碾过官道,无视沟坎,日行百里的景象,通过往来商旅和探子的口耳相传,迅速扩散开来。这是一种无声的威慑,清晰地传递着一个信息:吕宋拥有的,不仅仅是思想和理论,更有足以支撑其独立性的、实实在在的武力!

朝堂之上,风云突变。

先前气势汹汹的清流们,面对凌云这“另立山头”和“武力游街”的组合拳,一时竟有些措手不及。继续攻击?对方已然跳出棋盘,自成一方势力。默许?则等于承认了其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朱棣的怒火可想而知。凌云此举,已近乎挑衅皇权。但就在他准备下旨申饬,甚至考虑动用武力威慑时,司礼监送来了南方苍梧大陆污染加剧、变异体活动频繁的最新密报,以及“巡镜”关于银河信号持续增强的分析。

内忧外患之下,朱棣强行压下了怒火。他深知,此刻与凌云彻底撕破脸,绝非明智之举。

最终,朝廷对《特别荐举令》和“铁马”演练保持了诡异的沉默,既未承认,也未明确反对。而对那份《请崇正学、严选士疏》,则被留中不发,不了了之。

一场看似凶险的朝堂暗箭,被凌云以更加强势和决绝的姿态,硬生生挡了回去。

“铁马”的履带在江南的官道上留下了深深的辙印,也在一代年轻饶心中,刻下了新的选择。

朝堂的格局,因吕宋这头“铁马”的闯入,而被彻底打破。

旧的秩序出现了裂缝,而新的规则,正在这裂缝中,顽强地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