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N次元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1092章 太子执政十年,私铸火器二十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2章 太子执政十年,私铸火器二十处

早朝钟声还在宫墙间回荡,沈知微已坐在凤仪宫主位上。她面前的案几摆着一叠奏报,最上面那份写着“江南工坊扩建请旨”。她没翻。

太子裴昭衍站在殿中,玄金蟒袍衬得他身形挺拔。他低头看着母亲,等她开口。

“昨夜烟花散了,今日事还得一件件来。”沈知微抬眼,“你执政十年,朝中无人敢提非议。可人心藏得深,表面顺从,背地里未必安分。”

裴昭衍点头:“儿臣明白。”

她起身走到窗边,阳光照在青砖地上。几名宗室官员正从宫道走过,其中一人是镇南王裴璒的心腹,姓陈。

“刚才你火器改良要归工部统管。”她忽然提高声音。

那陈姓官员脚步顿了一下,头也没回,继续往前走。

沈知微闭上眼。

心镜系统启动。

三秒后,机械音响起:【读取成功——“祖坟地道尚未封口,若被发现便全完了”】

她睁开眼,神色未变。

片刻后,那官员退下。她立刻再启系统,目标锁定记忆源头——镇南王裴璒。

三秒静默。

【读取成功——“二十处熔炉皆埋于祖茔之下,待秋后起事”】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

机会用尽,冷却未至,今日不能再动。

但她已经知道该做什么。

“太子。”她转身,“你即刻调禁军十二营,分六路出京。每队带一名工部匠官,专查地下火器痕迹。行动要快,要在他们反应过来前收网。”

裴昭衍问:“以什么名义?”

“监国身份即可。这不是剿乱,是查违制。火器归工部督造是先帝定下的规矩,谁也不能破。”

她取出一个铜匣,交给女官。女官打开,里面是兵符和密令。

“这是特制令符,见符如见君。你亲自去,才能立威。”

裴昭衍接过铜匣,抱拳行礼,转身大步离去。

沈知微坐回案前,翻开一本新送来的田赋册子。她不动声色,却把所有与镇南王辖地有关的账目都标了出来。

第二日清晨,第一份战报送入宫郑

楚州裴氏祖坟东侧山洞,查获未组装火炮十七门,火药三百桶,工匠二十三人。工部匠官确认,炮管刻影镇南王府造”铭文。

沈知微将战报放下,又等。

第三日,六路齐报。

二十处私铸工坊全部查封,地点横跨三州九县。有的藏在祠堂地下,有的设在废弃义庄,最远一处竟在河堤暗渠之郑共缴获火炮四十八门,火铳二百三十杆,硝石硫磺堆满三座库房。

涉案官员名单也列了出来,户部查实,近三年镇南王虚报田赋,挪用修河银两购买军需材料,账目对得严丝合缝。

沈知微把所有证据封入黑檀木盒,命人送往太子行辕。

第五日,裴昭衍押着镇南王回京。

镇南王被带到祖庙前,脸色灰白。他抬头看,又看向太子。

“我是宗室亲王,你无权拘我!祖坟之地皆报备礼部,地下建工坊也是为修缮陵园!”

裴昭衍不话,挥手。

匠官上前,当场组装一门缴获火炮,点燃引信。一声巨响,炮弹击穿庙外石狮,碎石飞溅。

围观宗亲纷纷后退。

“这叫修缮?”裴昭衍问。

接着,御史台官员宣读账册证据,一条条念下来。镇南王嘴唇发抖,一句话也答不上。

最后,裴昭衍:“你私铸火器,囤积军械,图谋不轨。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镇南王跪倒在地,额头磕在青石上,发出闷响。

“臣……认罪。”

裴昭衍未下令诛杀,只宣布削其爵位,废其兵权,禁足府中,终身不得参政。其余涉案人员押送刑部候审。

当日下午,太极殿召集诸王会议。

裴昭衍立于丹墀之上,身后摆着十几件缴获火器。铁锈斑驳,炮口朝地,却仍透出杀气。

诸王站在殿中,没人敢抬头。

“孤执政十年,未曾轻动刀兵。”裴昭衍开口,“可国法不是摆设。火器乃朝廷重器,岂容私造?今日之举,不是打压宗亲,是保大周社稷安稳。”

他扫视众人:“孤愿与诸王共治下,共享太平。唯不共刀兵。”

殿内一片死寂。

片刻后,一位老亲王颤巍巍跪下。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到最后,所有人伏地叩首。

“太子英明!”

呼声震瓦。

沈知微在凤仪宫听见了。

她正批阅一份关于盐税改革的奏章,听到外面传来欢呼,笔尖顿了一下,继续写下去。

傍晚,太子回到内阁值房。

他脱下外袍,露出内衬汗湿的衣衫。一整站立讲话,腿有些发麻。

但他没坐下。

他翻开一本新册子,是沈知微早上送来的《宗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第一页写着:“凡宗室领地,不得私养兵马,不得擅建工坊,不得隐匿赋税。”

他提笔,在末尾加了一句:“违者,削爵夺地,永不叙用。”

写完,他吹干墨迹,盖上监国印。

门外,内侍低声禀报:“皇后娘娘派人送来热汤。”

裴昭衍摇头:“放着吧。”

他继续看下一条款。

窗外色渐暗,宫灯一盏盏亮起。

凤仪宫内,沈知微合上最后一本奏折。女官进来收拾文书,她问:“太子还在值房?”

“是,已用过一碗面,没歇。”

沈知微点头:“让他别熬太晚。明日还有三场廷议。”

女官应声退下。

她站起来,走到窗前。远处太极殿方向,灯火通明。

她知道,今晚不会有谁再敢提“宗室自治”。

也不会有人再以为,太子只是个听命于母后的傀儡。

这一局,她布了五,用了两次心镜,一次在清晨,一次在黄昏。

现在,棋落定。

她转身坐回案前,拿起一份新送来的折子。

上面写着:“江南八府工坊,拟聘商贾为总管,试行三年。”

她翻开第一页,开始批注。

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

一支白玉簪垂在耳侧,映着烛光,微微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