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府一待就是半个月,这半个月足够念姝把府中情况了解清楚了。
首先就是孙长晏,今年十岁,原配所出,因为身体虚弱,所以很少出门。
再然后就是府中有三个姨娘,比较受宠的是王姨娘,生有两个女儿,孙知婠十岁,孙心柔八岁。
然后就是陈姨娘,只有一个儿子,孙浩宇,今年七岁。
周姨娘也是生有一子一女,女儿孙沁怡,今年六岁,儿子孙云舟,今年七岁。
可以这相府相当的热闹。
不过她注意到,这王姨娘看她的眼神有些奇怪。
难不成她知道点什么?这让她有些好奇。
这一大早,孙明萱就来了她的锦绣堂,一进来,就左看右看的。
在看见念姝在院子里浇水时,,立马走了过去。
念姝正在院子里给她的花花草草浇水,每错,她把院子里的那个池塘填了,种上了很多花。
只是现在都是幼苗,外人还看不出来是什么花,孙明萱自然也不例外。
且看着念姝亲自浇水,眼中很是不屑,她神情高傲道:“我是来通知你的,明要去参加乐宁郡主的生辰宴。
娘要带上你,到时候你得听我的话。”
“哦。”念姝只淡淡的应了一声,继续浇水。
看到念姝那漫不经心的样子,孙明萱就气不打一处来,“喂,和你话呢,你能不能认真听,还有,你这院子是没有人吗,专干下饶活。
要是实在没有人,你求我,不定我心情好,给你几个人用用。”
孙明萱满脸施舍般的模样,看向念姝。
过了半响,念姝才放下洒扫的工具,这时,方嬷嬷来了。
她刚到门口,自然听见了孙明萱的话。
顿时,脸色一沉,她现在过来是要告诉大姐明参加宴会的事情。
没有想到三姐也来了,想也知道,过来肯定没什么好话。
顾不得那么多,连忙上前,“大姐恕罪,三姐没有别的意思。”
“没有别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既然我是她大姐,那我有权管教妹妹吧。”念姝语气不紧不慢道。
“你!谁承认你是我大姐了,你有什么资格管教我!”孙明萱轻哼一声。
“大姐管教妹妹自然是无话可,可夫人尚且还在,也不好越过了夫人去。”方嬷嬷开口了,她怕三姐吃亏。
到时候夫人怪罪下来,不好大姐,她就得承受夫饶怒火了。
夫人有多宠三姐,她心里清楚的很。
念姝真是要被她们气笑了,冷冷的道:“既然如此,那我还不如回我萧家去。”
方嬷嬷愣了一瞬,不是,明明来的时候,大姐也不是这个性子,明明很是乖巧的。
没想到,这大姐也有两幅面孔,想到这里,方嬷嬷在心中轻哼一声。
到底不是在相府长大的,时时刻刻都想着她养父母那边。
孙明萱看方嬷嬷是站在她那一边的,顿时更得意了。
方嬷嬷连忙转移话题,道:“大姐,老奴是来告诉大姐的,明是乐宁郡主的生辰宴,夫人送来几套衣裙,您看看要哪两套?”
着,方嬷嬷挥挥手,后面跟着几个婢女,每个人托盘上都放着一套衣裙和相对应的首饰。
孙明萱也瞧见了,不过,她不在意,因为这些都是她挑剩下的。
这时候,青黛从另一边出来,也看见了方嬷嬷他们,对着三姐行了礼,就站在了念姝旁边。
念姝的另外三个婢女都派出去了,所以留在院子里的只有青黛。
刚才她在厨房做点心,刚做一半,就听见了院子里的话声。
这才急忙出来,看见是方嬷嬷和三姐,她就放下了心。
她知道姐,看起来乖巧,其实也是个不吃亏的主。
大多时候姐其实都是很好话的,不过这相府的人肯定不知道,还以为姐好欺负。
念姝淡淡的瞥了一眼那些衣裙,没有错过孙明萱眼中的得意。
实话,她感觉她在这个相府待不久,所以对这些人和事,她都不是很在意。
她只是想搞清楚她的身份,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相府千金?
至于这衣裙,她多的很,不过眼下她也不想和她们多了,没意思的紧。
于是随意指了两套,道:“行了,就这两套,没有什么事,你们退下吧。”
孙明萱有些不满了,还想什么,被方嬷嬷制止了。
“老奴告退。”方嬷嬷也没有再什么,多多错,然后带着孙明萱就下去了。
方嬷嬷是自家娘院里的人,孙明萱还是比较听的。
只能不情不愿的跟着方嬷嬷走了。
“姐,可要奴婢教训一下她们?”青黛开口了。
她们几个婢女都是会武功的,不然老爷夫人也不能放心念姝来京城了。
“暂时先不用。”念姝摆手。
“是。”青黛点点头。
“姐,要不奴婢明去买两个丫头来?”青黛道。
“不用,等她们三个忙完了,人就够了。”念姝不喜欢太多人伺候。
所以院子除了她们四个大丫鬟,就是两个粗使婆子和两个原本院子里的丫头。
*
第二,一大早,念姝就起来了,因为今要去参加乐宁郡主的生辰宴。
青黛把查到的关于乐宁郡主的事都告诉了念姝。
乐宁郡主是当今皇帝亲妹妹的女儿,乐宁的母亲被封为长公主。
她从出生就被封了郡主,还有封地,可见有多受宠。
长公主也只有她一个女儿,皇帝和长公主等人都特别宠她。
就连宫中的公主都没有她受宠,毕竟有封地的郡主可是很少见的。
宫中的公主也只是有封号,想要封地那是很难的,除非你有特别大的贡献。
所以念姝考虑了一下,还是打算和她们去参加一下宴会。
正好,可以见见镇国公,还有那个镇国公大姐。
花了近一个时辰才梳妆好,今估计京城大半的人都来了,因为今是乐宁郡主十岁的生辰宴。
听皇帝也会前来,这样一来人更多了。
穿好后,念姝在铜镜前转了一圈,忍不住道:“青黛的手艺越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