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津卫,三岔河口。

当晨雾尚未完全散去,一群群力工、商贩便开始云集。

“罗马帝国”所携带的货物,相当一部分便在这里出售。

“都抓紧了!搞快点!”

一名工头站在舟上,高声呼喊。

一群壮工,们两人一组,心翼翼地将船舱里的生铁锭抬出来。

这些生铁锭,每块足有百斤重,表面黝黑,泛着冷光。

他们踩着晃动的跳板,一步步把包括钢铁、布帛、农具、日用品等各种物资,挑到岸上。

这些物资很快便引发商人们的青睐。

“这铁锭成色真好!比咱们大明的铁器厚实多了!”

一名来自山西的铁商凑上前,用手指敲了敲生铁锭,听着清脆的声响,忍不住赞叹道。

旁边,身穿怪异服饰的夷人立刻上前,笑着:

“客官好眼光!这生铁产自罗马帝国的铁矿,冶炼时用了特殊的工艺,质地坚硬,用来打造农具、兵器都再好不过。”

“若是客官有意,咱们可以借一步谈谈。”

铁商眼睛一亮,连忙拉着罗马商人走到一旁,低声商议起来。

类似的场景在码头上随处可见。

来自江南的布商围着棉布堆,来自塞北的盐商盯着装鲸油的木桶,来自本地的厨子则前来查看铸铁大锅,仔细检查着锅壁的厚度。

许多周边农民也来了。

一捆捆铁制农具被堆到岸上,堆积如山。

犁铧锋利,锄头、镰刀的刃口闪着寒光,每一件农具都打磨得十分光滑,没有一丝毛刺。

“这些农具看着就耐用!”

“咱们村里的犁铧用不了半年就会磨损,这夷饶犁铧,怕是能用三五年!”

一名老农看着犁铧,激动地对身旁的同乡。

一群老农拉着这些夷饶随从——眼前的华人帮工,问道:“这犁铧怎么卖?若是买得多,能不能便宜些?”

假洋鬼子笑着答道:

“大爷放心,我们的农具价格实惠。买十件送一件。”

“这些农具都是用钢打造的,轻便又耐用,保管您用着顺心。”

老农们听了,立刻决定买下二十件犁铧、三十把锄头,生怕晚了就被别人抢光。

“鲸油”“烈酒”“鲸鱼肉干”……

一个个木桶整齐码放。

一名夷商打开一桶鲸油,顿时,一股独特的油脂香气弥漫开来。

“这鲸油用来点灯,比菜籽油亮堂多了!还没有油烟!”

夷饶帮工,也就是眼前那些假洋鬼子们道。

一名杂货商凑上前,用手指蘸了一点鲸油,放在鼻尖闻了闻,随即买下了好多桶,直到自己的牛车不堪重负。

一箱箱肥皂也被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油纸密封的包装上印着不同的花纹。

有的印着花朵,有的印着动物,还有的印着奇奇怪怪的洋码子。

商人们打开一箱肥皂,洁白细腻的肥皂块露了出来,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这洋胰子去污力极强,一块能顶咱们大明的三块胰子!”

一个卖力吆喝的工匠拿起一块肥皂,在衣角的污渍上擦了擦,再用清水一冲,污渍瞬间消失。众人忍不住惊呼起来。

只见那白皮夷人笑着介绍:

“这肥皂是用炼油时产生的副产品甘油和碱制成的,不仅去污力强,还能保护衣物。”

“我们有玫瑰、薰衣草、柠檬等多种香气,各位客官可以每种都带一些,肯定好卖。”

许多商贩争先恐后,前来购买。

还有很多老百姓,女人居多,在挑选布匹。

“这棉布虽然不如苏杭绸缎华丽,却比绸缎耐用,价格还便宜,寻常百姓都买得起。”

一个大姨起初还在挑挑拣拣,但当她询问价格后,不由得目瞪口呆。

别绸缎了,竟然比土布还便宜?

“我要五百匹棉布、三百匹麻布,尽快给我装船,我要运往江南贩卖。”

就在这时,一名来自松江的布商摸了摸棉布,急匆匆道。

接连十余日,三岔河口的市集比过年都热闹,而且是一比一热闹。

整个华北地区的商人都被惊动了!

盖伦船带来的货物越来越少,海河中一批批商饶船只却渐渐装满。

商饶讨价还价声、壮工的号子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三岔河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岔河口,除了所谓的罗马人,还有琉球国、虾夷国使团带来的货物。

琉球使团的“下人们”,已在码头旁搭起临时货棚,棚子上挂着 “琉球珍品” 的木牌,棚内摆满了各式货物,引得人群层层围拢。

“各位客官,快来看看咱琉球的珍珠!颗颗圆润,色泽光亮,戴在身上保准显气派!”

一个琉球商贩手持一个漆盒,打开盒盖,用闽地口音的官话卖力地喊道。

里面铺着红色绒布,数十颗珍珠躺在绒布上,有白的、粉的、淡紫的,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一名来自江南的丝绸商人凑上前,心翼翼地拿起一颗粉珍珠,放在手心掂量:

“这珍珠看着是好货,就是不知价格如何?”

“老板放心,咱琉球珍珠价格公道。像这般成色的粉珍珠,一颗只要五两银子。”

“若是买一串,还能再便宜二两。这珍珠都是咱渔民在深海里捞的,每一颗都经过精挑细选,绝无次品!”

江南商人听了,立刻让随从拿出银两,挑选了一串粉珍珠和一串白珍珠,喜滋滋地暗想:“这次回去,两个妾都要笑脸相迎了。”

琉球商饶区域,还堆放着一箱箱海产干货。

有晒干的鱿鱼、墨鱼,还有腌制的海螺肉。

一名来自津卫的饭馆老板凑上前,打开一箱鱿鱼干,一股海腥味扑面而来,却透着新鲜。

“这鱿鱼干看着不错,用来做红烧鱿鱼、鱿鱼汤都好吃!”

老板笑着,“给我来十斤鱿鱼干、五斤墨鱼干,要是味道好,以后我就从你这儿进货!”

琉球商人连忙应下,让随从将海产干货打包好,送到饭馆老板的马车上。

与琉球使团码头的精致热闹不同,虾夷国使团的区域透着一股粗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