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日晨小说网 > 历史 >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 第212章 大秦国正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的国王没有固定人选,而是推选贤能之龋任。若国内出现灾异或气候失常,便会废黜旧王另立新君,被废黜者甘心接受而不怨恨。国民大多身材高大相貌端正,容貌与中国人类似,因此被称为\"大秦\"……当地盛产金银奇珍,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琥珀、琉璃、琅玕、朱砂、青碧等宝物。能刺绣金线纹样,织造金线毡毯和多彩绫叮还生产黄金涂饰的器物和防火的石棉布……”

“汉晋年间,大秦曾五次遣使入贡。孙吴时期,有大秦贾人秦论,到访交趾,交址太守吴邈派人将他送至孙权处。孙权询问大秦的风土人情,秦论一一详尽回答。当时诸葛恪正征讨丹阳,俘获了黝县、歙县的矮人。秦论见到后:\"在大秦很少见到这类人。\"孙权遂赠送男女仆从各十人,并派遣会稽郡吏刘咸护送秦论返国。刘咸在途中病故,秦论便自行返回了大秦……”

陈循滔滔不绝,吊起了书袋。

“等等,”谈到交趾,朱祁钰突然一激灵,先皇丧师失地,从交趾败退,让他每每回想,都深感痛心。

前段时间,交趾好像再起风波,好在没有蔓延云桂,朱祁钰也没太在意。

“万寿节在即,安南没纳贡吗?”

朱祁钰问道。

陈循摇摇头:“目前为止,未接到礼部的消息。”

“安南叛降不定,但终究是蕞尔国,陛下不必介怀……”

“嗯。”朱祁钰点头,继续问道,“爱卿,朕刚才又想起一事。”

“这大秦,或者罗马,早在先汉便前来纳贡,也就是,国祚至少有一千五六百年了啊?”

“下哪有那么长的国祚?”

“这,老臣尚不知晓。”陈循叹道,“只能等贡使觐见,再仔细问询了。”

“也只好这样了。”

朱祁钰叹道。

不过,贡使来京,朱祁钰还是挺开心的,毕竟如此盛况,也就在太宗皇帝时有过。

至少皇兄那时没听过这些稀奇古怪的国家。

虽然这次只是同时来了三个国家,但据规模不,其中虾夷国、罗马帝国,是国朝以来第一次纳贡。

朱祁钰觉得自己赢麻了。

“传朕旨意,命礼部侍郎王英前往北通州迎接使团,沿途务必妥善接待,不可怠慢。同时,命锦衣卫暗中查探,确认使团身份,不可有误。”

“遵旨。”

通州驿馆的正厅内,檀香袅袅。

礼部侍郎王英身着绯色官袍,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温和却带着审视,落在对面的罗马使团正使米海尔?帕莱奥身上。

米海尔,这个曾经的哥萨克阶下囚,如今已经深深入戏罗马使臣这一身份。

只见他穿着一身银紫色锦袍,领口和袖口绣着金色的双头鹰纹,微微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桀骜,毫无大明属国使臣那种恭谨的气息。

王英不由得皱眉。

“米海尔正使。” 王英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缓缓开口,

“贵国远道而来,路途艰险,却仍携带如此丰厚的贡品,足见贵国对大明的诚意。”

“只是,本官听闻罗马帝国地处西域极远之地,不知贵国疆域何等辽阔,风土人情又与我大明有何不同?”

米海尔抬了抬眼皮,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用带着口音的汉话答道:

“我罗马帝国疆域之广,远超王大人想象。”

“东起两河流域,西至大洋之滨,南抵沙漠,北达雪地,境内城池无数,仅都城罗马就有百万人口,比大明京城还要繁华几分。”

“至于风土人情,我国百姓信奉景教,每周礼拜日入寺祈福;男子善骑射,女子善纺织,能工巧匠遍布全国,所造之物,如钟表、枪炮,皆为世间罕樱”

这话一出,厅内气氛顿时有些微妙。王英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脸上的笑容不变,心中却暗自思忖:这罗马正使言语间竟有攀比之意,未免太过桀骜。

他放下茶盏,继续问道:

“贵国既如此强盛,想必与周边国家交往甚密?不知贵国与我大明之间,相隔多少国度,此次前来,又走了多久?”

米海尔身子微微前倾,语气里的傲气更甚:

“周边国,多依附我国,每年向我国进贡。”

“至于到大明的路途,我们从罗马出发,乘船渡过大洋,再经数国,前后历时两年。途中虽遇风浪、海盗,却也无阻我们前来 —— 毕竟,只有大明这样的国度,才配与我国交往。”

这话已隐隐有冒犯之意,王英眉头微蹙。

正要开口,只见站在使团身后的郑洪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笑着道:“王大人,正使大人性情直率,言语间或许有不妥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其实正使大人所的交往,正是我国君主的心意。我国君主常,大明乃朝上国,文化昌盛,国力雄厚,我国虽有几分实力,却也钦佩大明的文明,此次前来,既是朝贡,也是想向大明学习,增进两国友谊。”

郑洪这话既给了米海尔台阶,又维护了大明的颜面,王英心中暗暗点头。

他看向郑洪,温和了不少:“听你口音,倒像是熟悉我大明话语,不知你在使团中担任何职?”

“人郑洪,是使团的通译,兼管杂务。”

郑洪躬身答道,“人祖籍广东,南宋灭亡时举家迁往满剌加国,略懂些汉话和大明的礼仪。”

“正使大人所的罗马都城繁华,其实也有几分道理——那里确实有许多奇特的建筑,比如一座圆形的大剧场,能容纳数万人;还有高耸的景教寺院,屋顶尖尖的,极为壮观。”

“不过,比起看到紫禁城的宏伟、街道的规整,或许还是略逊几分……”

米海尔听着郑洪的话,脸色缓和了些,他看了郑洪一眼,没有反驳。

王英见状,心中的疑虑消了大半,他笑着:

“原来如此。各国风土不同,各有特色,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多交流,多学习。贵使一路辛苦,接下来几日可在通州休整,待准备妥当,我们再一同前往京城,面见陛下。”

“多谢王大人体谅。”

郑洪代米海尔答道,随后又转向米海尔,用低声了几句。

米海尔点零头,对王英:“那就多谢王大人安排,我们静候佳音。”

王英走出驿馆,回头望了一眼驿馆的大门,心中暗道:这罗马使团虽有桀骜之辈,却也有懂分寸的人,看来此次朝贡,或许能顺利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