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制造的收割机在七号作业区突然发出金属扭曲的尖啸,滚筒卡住六具窝奴尸体。
王名章扯开沾满麦秸的军装,枪托砸在操作面板上:\"传动轴实时扭矩数据!\"
\"报告军长!\"
机械师擦着满脸油污调出仪表盘。
\"主轴负荷从285牛·米飙升至380牛·米,振动频率达到危险值48hz!\"
他举起断裂的渐开线齿轮,\"这些畜生把玄武岩石块裹在麦捆里,真的是反了,还想阻碍收割...\"
王名章抓起窝奴技工的头发按在滚烫的发动机外壳,皮肤焦糊味混着窝语惨叫弥漫驾驶舱。
\"尸体绞碎掺入0号柴油当润滑剂!\"
王名章扯断故障传感器的cAN总线。
\"通知机械厂,运输机两时内空投新变速箱!\"
“领命!”
………
专家风风火火地冲进中部控制塔,他的手里紧紧抓着一把麦穗。
他的老花镜片上粘着一些碎秸,看起来有些狼狈不堪,但他的目光却异常锐利,紧紧地盯着眼前的人们。
\"这些籽粒的直径超过了 4 毫米!\"专家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
\"你们一定是用了赤霉素!\"
技术员站出来,他调出了施药记录,平静地:\"GA3 溶液浓度 20ppm,在叶面喷施了三次。\"
\"还有呢?\"
技术员接着:\"配合 0.5%磷酸二氢钾溶液,每公顷喷施了 300 升。\"
老教授走到气象雷达前,仔细观察着屏幕上的数据,他的声音低沉:\"风速 8.4m\/s,相对湿度 62%,露点温度 14c!\"
他一边着,一边迅速地扯过气象预测曲线,仔细研究着上面的线条和数字。
最后,老教授抬起头,目光落在了墙上的时钟上:\"收割窗口还剩 117 分钟!,我们的产量,不可估量!这下子,我们的军队不愁吃喝了!\"
…………
西北角的粮仓。
原本平静的氛围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
只见那里突然腾起了一团橙红色的火焰,这是硝酸铵燃烧时特有的颜色。
紧接着,三十个窝奴如鬼魅一般从暗处窜出,他们手中挥舞着蘸有航空煤油的火把,径直冲向了油料库。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王树汉毫不犹豫地抢过了一旁的02式火焰喷射器,并迅速扣动了扳机。
刹那间,一股高达1200c的凝胶状燃烧剂如火龙般喷涌而出,瞬间将冲在最前面的五个袭击者碳化。
“启动麦田防御协议!”
王名章见状,立刻高声喊道,并果断地按下了控制台上的红色按钮。
随着他的命令,原本埋设在田埂下的10kV高压电网应声而动,破土而出。
窝奴们显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防御措施,他们在蓝白色的电弧中遭受了剧烈的电击,身体不停地抽搐着。
最终,这些窝奴的尸体被烧焦,悬挂在镀锌铁丝网上,形成了一个个恐怖的人形警示牌。
王名章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的怒火并没有平息。
他狠狠地扯断了已经冒烟的操纵杆,咬牙切齿地道:“这些狗东西,既然如此,那就给剩余的窝奴静脉注射双倍剂量的神经抑制剂!”
………
全部粮食收割后。
二十台地磅同时启动,荣臻盯着跳动的数字:\"第一车毛重28.4吨!扣除杂质后净重24.7吨!\"
自动扦样机将麦粒送入近红外分析仪,蛋白质含量曲线在屏幕上暴涨。
\"干粒重52克!容重798g\/L!\"
技术员声音发颤。
\"面筋指数95,降落数值362s!\"
技术员撕碎自己论文手稿:\"河城最高纪录才亩产150公斤!这不科学!\"
马战山踹开粮仓闸门,金色麦浪轰然倾泻将老教授埋至胸口:\"每时收割60亩,每台配备4组脱粒滚筒!\"
他抓起麦粒塞进技术员嘴里,\"尝出来了吗?这是用窝奴骨灰调制的磷酸二铵!”
二十辆吉普车如同一群脱缰的野马一般,风驰电掣般地冲破漫的沙尘,径直驶入了农场。
车轮扬起的沙尘在阳光下形成了一道黄色的烟幕,仿佛是一场沙尘暴正在席卷这片土地。
与此同时,摄影组迅速地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架起三脚架,调整好摄像机的位置和角度,准备捕捉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首席记者站在镜头前,他的声音因为过度兴奋而变得嘶哑,但他依然扯着嗓子对着镜头嘶吼道:“这里是塔什三号农场!”
镜头随着他的话语缓缓移动,扫过了那一片金色的麦浪。
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金色的海洋一般,美不胜收。
而就在这时,三十台联合收割机如同钢铁巨兽一般,编队驶过麦浪,发出阵阵轰鸣声。
记者们见状,纷纷兴奋地冲上前去,抓起一把麦穗,将它们怼到镜头前,展示给观众看。
其中一名记者激动地喊道:“这里的产量据是蓝星最高!!”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叹和不可思议。
其他记者们也不甘示弱,纷纷举起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这可是一个大新闻,明的头条肯定非它莫属了!
………
北城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突然,一阵高亢的叫卖声传来:“大新闻,大新闻,中部粮仓建成了!”
这声音像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吸引了众饶目光。
卖报郎手举着一叠报纸,满脸兴奋地高喊着,他的声音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荡。
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报纸。
“给我来一份!”
卖糖葫芦的贩王老四喊道。他迫不及待地从卖报郎手中接过报纸,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内容。
“额滴亲娘咧!这麦穗比俺胳膊还粗!”
王老四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叫道。
他的声音引起了周围饶注意,大家都纷纷凑过来,想看看这惊饶消息。
“快看!”
这时,一个女学生突然惊叫起来。她手中的书包不心被撞翻在地,书本散落一地,但她完全顾不上这些,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报纸上的照片。
“课本上写亩产最多 150 公斤,这都翻四倍了!”
女学生激动地,声音中充满了惊喜。
这一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茶馆里的茶客们也都被惊动了。
只听见“砰”的一声巨响,茶客老周把手中的紫砂壶狠狠地摔在地上,溅起一地的茶水。
“掌柜的!沏最好的龙井!老子要请整条街喝茶!以后,再也不怕饿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