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伯爷,和常家诸人别是有什么了不得的深厚交情了,他甚至都从未私下与定北侯常鸿川、定北侯世子常曜见过面。
某次大朝会上的远远一瞥,就是蒋通和常鸿川以及常曜的全部交集了。
这种约等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关系,他们便是打着蒋通的旗号登门求见,人家也只会碍于礼数,派个管事出面接待。
他们连人家的面都见不到,又哪来的机会请求人家帮着劝服江远?
就算他们可以诱之以利,让管事帮着居中递话,他们又要在动管事后,凭借什么好处去打动常曜那种人?
伯府诸人越想越觉得这事儿根本行不通,蒋顺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
他道:“我只是把所有人选都先摆出来,并不是就非得去常曜那边走关系。”
常曜或许是块比汪芝、谢莞娘、郝玉都要难啃的骨头,但他曾经的和现在的那些侍卫,却未必个个都无懈可击。
只要多花一些心思,蒋顺相信,他们肯定能从这些人里,挑出一个能够被他们拿捏住弱点的人。
蒋顺相信,这世上贪慕权势富贵的,贪财好色的,不愿意总是吃苦、拼命,心心念念想要离开北境,去京师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享清福的......终归还是占了绝大多数的。
他把自己先调查,然后对症下药、诱之以利的法子简单了一下,其他人听了,觉得这个办法还算可行,遂分头开始行动。
他们不知道的是,谢莞娘早就已经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江远那儿,而江远也已经立刻找了常曜,跟他坦白自己的身世。
江远不知道的是,常曜其实曾经私底下调查过郝玉和他,若非如此,常曜也不敢放心大胆的在战乱年间托付他们筹备军需,之后又屡次提拔江远不是?
驻守边境的人,警惕心和武力值一样必不可少。
早就已经知道了江远身世来历的常曜,听到江远,他亲生父母因为他立功,现在反悔了,想要让他认祖归宗,不由对蒋通夫妻愈发厌恶。
都不等江远开口提出请求,常曜就主动把自己能做的事情都给包揽过去了。
“你放心,他们在保定府境内肯定翻不出什么风浪来。陛下那边,我也会上折子替你陈情。”
蒋通两口子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江远身为人子,在以忠孝二字治下的封建王朝,终归不好主动上折子,和皇帝他亲生父母的不是。
常曜就不一样了,他是紫荆关守将,江远是他委以重任的年轻下属,他为了关隘的安全稳定,不允许旁人往他军中伸手,是再合情合理不过的一件事情。
让常曜没有想到的是,他正琢磨这封折子要怎么措辞,才能充分显现出蒋通夫妻的可恶之处,蒋通派来的那些人,竟就把现成把柄递到了他手上。
到处打听他曾经的以及现在的那些侍卫,且打听的重点是他们的弱点和困境......
常曜用力一拍桌子,“好狗胆!”
他吩咐过来给他报信的侍卫倒水磨墨,这折子,他想好要怎么写了!
还在挖空心思打听、筛选可用之饶蒋顺等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的鬼祟行为,直接被常曜定义成了刺探军机、图谋不轨。
他们这边还搁那儿瞎忙活呢,京城里,他们家伯爷就已经因为这事儿,被皇帝在大朝会上直接问责了。
当初跟着皇帝打下的那群武将,但凡得了爵位的,十之七八,手头兵权都已经被皇帝收回去了。
蒋通也不例外,所以他现在只是在兵部挂了个名儿,每清清闲闲,约等于白白多拿一份俸禄。
像他这样的人,皇帝愿意给予他们地位、财富乃至权势,但却绝不允许他们试图重新染指兵权。
而蒋通那些下属在北境的种种行为,显然已经犯了皇帝的忌讳。
皇帝倒也没有发脾气或者直接发落他,但只是被皇帝用幽深莫测的眼神盯着,用没什么起伏的语气问他想做什么,蒋通就已经足够心惊胆战了好吗?
他赶忙跪下请罪,坦白自己并不是常曜怀疑的那样,妄图刺探北境军情,之所以他的那些下属会到处打听紫荆关守将们的个人情况,是因为他在寻找自己的亲生儿子。
蒋通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朝臣们你看我、我看你,用眼神迅速交流着只有他们彼此能懂的某些讯息。
和他们的一头雾水不同,皇帝早就已经从常曜让人另外呈上的信件中,了解到了事情全貌。
是的,常曜不仅写了一封告状的折子,他还私底下让人送了一封陈述事情原委的信件给皇帝。
皇帝看完信,几乎立刻就明白了蒋通打的什么如意算盘,自然,他也是不赞同江远认祖归宗的。
认为蒋通两口子不配为人父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皇帝绝对不会容忍某些人再度染指兵权。
是以蒋通虽然卖惨卖的情真意切,乍一看好像确实是个这些年一直心心念念着自己嫡长子的慈父,但皇帝却一点儿不为所动的,问出了最为致命的那个问题。
“不知爱卿的嫡长子,身上可有什么能够证明他身份的明显特征?”
蒋通的表演有一瞬停顿,但很快他便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理由,“回陛下,臣彼时征战在外,连那孩子的面都没能见到,就被迫与他骨肉分离了。”
这话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都不用皇帝再次开口,朝中那些与蒋通不对付的人,就已经主动跳出来质疑他了。
他这个做爹的没能与孩子见上面,孩子的亲生母亲总不至于也和他一样吧?
孩子是在不满周岁时被迫离开生母的,那么在此期间,孩子的生母难道都没有给自己丈夫写过信,跟他起有关孩子的一些情况吗?
如果他们真的如蒋通所,非常重视这个孩子,一直都对他念念不忘,那他们在孩子离开自己之后的这二十来年,难道都不会坐在一起,起有关这个孩子的陈年往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