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清华大学门口,何裕柱正巧被这名伙计遇到。\"你是杨老板那边的人吧?”

何裕柱微微愣了一下。\"是的何师傅,您还记得我。

杨老板请您过去一趟,有事找您。”

听到这话,何裕柱有些困惑,但仍向江文辉他们明情况。\"江兄,我有点急事,今就不和你们去了。”

“柱子,去忙吧,没关系,以后再。”

江文辉他们了解情况后表示理解。

很快,何裕柱便和伙计到了鸿宾楼。

正值白,按理应该熙熙攘攘的鸿宾楼此刻却冷冷清清,像停业了一样。

何裕柱看到这般情景,心里生疑,加快了脚步。

走到前厅时,他发现了不少熟人。

他朝人群中正在交谈的杨国涛和李保国走去。

杨国涛见到何裕柱,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柱子……”

“柱子,之前提到的那个每月二十万的补贴,可能要变。”

杨国涛话时带着歉意和不满。

还没等何裕柱回应,旁边两人就盯着他打量。

何裕柱听到杨国涛的话,又看到这两饶举动,不禁疑惑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鸿宾楼生意不好也就罢了,杨老板为何突然提起那笔补贴?而且这两位又是谁?

李保国让何裕柱过去,随后声解释事情原委。

片刻后,何裕柱明白了。

原来这两人是上面派来的,由于最近收到的一份文件,他们被派遣到各处了解情况。

虽然这和之后的公私合营不同,但他们是代表组织来的。

杨老板等人对此很尊重,尽管这些人暂时没有太多实权。

一到现场,这两人就摆出一副指挥者的姿态,定下了不少主意,如今更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看到李保国和何裕柱交谈得差不多了,他们径直走了过来。\"李师傅,您稍等片刻,我们想跟您的徒弟单独谈一谈。”

其中一人接着道:“你是何裕柱吧?我们是上级派来协助杨老板管理鸿宾楼的负责人,我姓张,这位姓汪。”

介绍完身份后,还没等何裕柱开口,他们就继续道:“鸿宾楼的运营虽有成效,但仍有改进空间。

你这种未在鸿宾楼工作却领取薪资的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过去的事我们就不再追究了。”

他们的语气毫无商量余地,仿佛只是例行公事,向何裕柱传达命令一般。

听到这里,旁边的杨老板忍不住插话:“张管事、汪管事,你们刚来,有些情况可能还不清楚。

柱子他不是……”

“杨老板,跟你了多少遍了?我们知道何裕柱是李师傅的徒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白拿工资。

不干活儿哪来的报酬?这种行为我们必须制止。

这只是我们的建议,决定权还在您这儿,不过我们会把这些情况记录在案。

毕竟上级派我们来也是对我们的信任。”

两人完后,杨老板的脸色变得阴沉。

鸿宾楼的其他员工也纷纷交换眼神,显然对两饶做法有所不满,但因为对方是上级派来的,加上杨老板没有表态,所以没人敢多什么。

至于李保国,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柱子身上。

他对上级派来的人抱有一定的尊重,但这两个管事对待柱子的态度让他无法接受。

此刻,他在等待柱子的一句话,如果柱子表现出不满,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柱子。

毕竟换了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感到委屈,柱子有情绪也是正常的。

对于这件事,何裕柱只是瞥了那两人一眼,道:“行,我知道了,杨老板,他们两位的话也有道理,这二十万本来就不该是我的,您做决定的时候就别给我了。”

“柱子,这怎么行呢?”

杨国涛见何裕柱没有多什么,反而感到更加愧疚。

这些本就是他对柱子的承诺,现在突然收回,虽然金额不大,但这无论如何都不过去。

以柱子的手艺和赋,只要他投身厨师行业,与他们鸿宾楼的关系就无法割裂,单凭这一点带来的收益就远超这二十万的价值。

更何况柱子与李师傅的关系,用二十万便能与他们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这笔交易再划算不过了。

而这两个管事的举动,简直毫无头脑,要不是他们是上级派来的,杨国涛恐怕早就忍不住发火了。

站在一旁的李保国看到柱子的态度后,眼神微微变化,随即主动道:“杨老板,既然柱子这么了,这二十万您就收下吧,毕竟他不在鸿宾楼工作,拿这笔钱确实不合适。”

见李保国也这么讲,杨国涛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他当然明白李保国和柱子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他心中的愧疚更深。\"这才对嘛,李师傅很有见识,杨老板在这方面应该多向李师傅学习。”

两位管事听后,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但杨国涛的脸色却沉了下来。

没错,之前他对这两位管事还是非常尊重的,毕竟他们是上级派来的同志。

可自他们来之后,不仅对店铺的经营指指点点,还开始干预员工的调动,仿佛这鸿宾楼就是他们的。

杨国涛虽然平日里很好话,但这并不代表他好欺负。

经营酒楼这么多年,达到现在的规模,谁没有脾气?

他立刻看向两人,“两位,组织派你们来没错,但这鸿宾楼的经营权什么时候轮到你们了算?”

这句话再无之前的客气,言辞间充满了针对性。

杨老板突然变脸,让在场的两人一时语塞。

何裕柱见状,走向杨老板身旁,在他耳边低声交谈。

听完柱子的话后,杨国涛目光微动,神情略显复杂。

尽管柱子的手艺和赋令人钦佩,但杨国涛对他的好感不仅于此。

杨国涛一直希望拉拢柱子和李师傅,因为他们的厨艺精湛,能为鸿宾楼带来收益。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他将柱子视为晚辈,视李师傅为朋友,因此并不愿看到这种矛盾发生。

柱子的话让杨国涛内心震动。

如果柱子所言属实,这不仅仅是一次人事调整的问题。

杨国涛还在犹豫时,柱子向他点头,表示理解他的立场,并承诺不会责怪他。

李保国也在一旁默默支持。

最终,杨国涛叹了口气:“柱子,委屈你了。”

众人心中感慨,何师傅因这两饶干预离开鸿宾楼,大家原本就不满,此刻更是愤懑。

两位管事见柱子主动化解矛盾,紧张的表情才稍有缓解。

他们确实曾被杨老板的气势震慑。

事情渐渐平息,按照原来的计划,他们本应严肃批评教育一番。

然而,考虑到刚才发生的事,他们担心杨老板还会做出类似的事情。

他们深知,上级派他们来的初衷只是协助,并非主导。

他们的地位全依赖于杨老板及员工们给予的信任和尊重。\"既然这样,这件事就别再提了,大家继续努力工作。”

两人简单完便迅速离开,显然要商讨对策。

待两人远去,前厅员工才开始抱怨:“杨老板,这两人是什么来头?刚来几,凭什么对我们鸿宾楼指手画脚?”

“何师傅厨艺出众,如今去清华大学进修,凭什么他们几句话就把何师傅赶走?”

听着大家的不满,何裕柱心中感慨,他知道众人对他仍有情谊。

但他明白,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公方经理带来的新政策会让鸿宾楼大变样。

这些话他自然不能明。

不过在杨老板耳边,他已经委婉提醒了几句,虽然没直,但也分析帘前形势。

杨老板听了柱子的话,对此并不太在意。

他看了看何裕柱和李保国,点头道:“好了,先干活,其他事回头再。”

众人散去后,何裕柱陪着师傅和杨老板在屋里聊了些事情。

离开鸿宾楼后,师徒二人私下交谈。\"柱子,你在大学里适应得如何?”

何裕柱点点头,“刚考完试,快放寒假了。

上次给师娘的药膳方子效果不错吧?过几我带雨水来看您。”

“行啊,你这孩子很懂事。

这件事不用太放在心上,要是缺钱了,直接找师傅就行,咱们是一家人,别见外。”

“师傅,您放心,我以前攒了不少工资,花都花不完呢。”

师徒两人聊了几句后便各自回去了。

第二清晨,何裕柱起了床,做好早饭,等雨水吃完后,让她在院子里看书休息。

学已放寒假的雨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而何裕柱还得去学校领取成绩单。

骑车到清华大学后,他将车停好,走进教学楼,找到教室。

一进去,他就注意到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这并不奇怪,因为今是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日子。

这些从全国选拔来的优秀学生经过半年努力,现在正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然而,当他进入教室时,不少目光投向了他。

江文辉立刻跑过来,“柱子,你终于来了!”

他语气兴奋,目光不停地打量着何裕柱。\"怎么了,江兄?”

平时江文辉虽不算安静,但绝不像此刻这般激动。

就在他准备开口时,孙教授走进了教室,他立即收住话头,拍拍何裕柱,示意稍后再谈。

何裕柱回到座位上。

看到孙教授抱着一摞试卷进来,大家都明白这是要宣布成绩了。

孙教授走上讲台,环视下方,表情比平时略显紧张。

他的视线在学生们中间扫过,最终停留在前排的何裕柱身上。“何裕柱同学。”

听见自己的名字,何裕柱立刻站起来。\"这次机械理论考试的第一名是何裕柱同学。”

孙教授没多,先是在众人面前宣布了这一结果。

听到消息,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何裕柱,随后孙教授递给他一份试卷。\"你先上来一下。”

见此情景,何裕柱虽有些不解,但仍走上讲台……

何裕柱站在讲台上,台下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还有孙教授。“何裕柱同学,请为大家讲解试卷最后三道大题。”孙教授轻声开口,话音刚落,他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神采。

何裕柱听到后并未多想,拿起试卷瞄了一眼。

实话,他对题目已没什么印象,当时考试时他只看了一眼就知道如何解答,所以记忆不深。

并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把能想到的所有解法都写上了,现在看来,效果很好,三道题都没丢分。

于是他展开试卷,开始向同学们阐述题目的背景及原理。

同学们起初有些疑惑,孙教授为何会让何裕柱来讲题,难道他自己不能讲吗?毕竟何裕柱怎么可能比孙教授讲得更好呢?然而当何裕柱连续讲出三种解题方法时,台下的学生们都震惊了。

这怎么回事?

后三道机械理论的大题,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能完全理解,私下讨论时能弄懂一道就觉得很自豪。

没想到何裕柱不但弄懂了三道题,还分别找到了三种不同的思路。

更令人惊讶的是,听完他的讲解后,同学们都恍然大悟!

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进入清华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只是思维还需要磨炼。

不过,同学们渐渐明白了孙教授为何让何裕柱上来讲题。

与此同时,一旁听讲的孙教授眼中难得地流露出赞赏之情。

批阅试卷时,孙教授一眼便注意到柱子的答卷。

作为机械理论考题的出题人,他对学生们的能力水平再清楚不过。

实话,即便是资聪颖的学生完整解答最后三道大题,他也未必会如此惊讶。

然而,柱子在那三道难题中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令孙教授颇为赞赏。

若这样的理论思想出自一位工程师之手,他或许不会觉得稀奇,但出现在刚入校半年的学生身上,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即便是在自己这个年纪,孙教授自认也无法达到这样的学术高度。

出于谨慎,孙教授决定亲自检验柱子的真实水平。

他将卷子拿给何裕柱,请他详细解释一遍。

通过观察他的表现,孙教授确认,柱子确实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其理解深度远超同班同学。

讲解结束后,孙教授道:“柱子,你的解题思路很出色。

放学后若有空闲,欢迎来我办公室交流。”

江文辉全程见证这一幕,此刻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柱子,原来你不仅成绩优异,机械理论更是满分,连孙教授都特别邀请你讲题。

看来你一直深藏不露啊。”

周围几位同学也投来好奇的目光,尽管入学时已知柱子为班级第一名,但谁能想到他竟有如此实力?即使是从初中辍学,仍取得这般成就,实在令人佩服。

这次测验无疑让大家认识到自身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信心并非决定一切的关键。

何裕柱并未因表现出色而变得傲慢,他笑着对大家:\"我只是多读了几本书,这次大概也是运气好罢了。\"对他而言,与同学们保持良好关系远比出风头重要。

果然,看到何裕柱的态度,其他人心里舒坦不少,对他更多的是心生羡慕。

站在一旁的江文辉观察着这一幕,眼神微动。

此刻他更理解父亲在家提及何裕柱时的态度了。

这柱子确实与众不同,是个值得深交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