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日晨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飞逝,两个月过去,何裕柱已经在清华大学学习了一段日子。

这一,何裕柱放学后骑车去接雨水,然后一起回四合院。

在去四合院之前,他特意换了便装,不想在四合院暴露自己在读大学的事。

四合院里有不少爱惹事的人,谁知道他们会做什么,提前防备总没错。

两人远远到了院子,三大爷听见自行车铃声就走出来。

看到何裕柱带着雨水,笑着打招呼:“柱子回来了,老远就听见你的铃声了。

咱院子里就你们家有两辆自行车,老何已经回来,估计是你来看望大家了。”

何裕柱笑着回应:“还是三大爷您机灵。

这是带给解放他们的糖果,您收下吧。”

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糖递给三大爷。

他和雨水不常来这里,但每次来都会送点礼物。

阎富贵看到水果糖时,脸上笑意更浓,接过糖后却道:“今那些孩子又要过年了,三大爷谢谢你。

对了,柱子,街道办好像有新政策下来了,你回去可以问问具体情况。”三大爷突然想起什么,便提醒道。

何裕柱点头回应,随后带着雨水走进中院。

刚到中院,他就看到秦怀茹在水池边洗衣裳。

这贾家真是永远都有洗不完的衣服,每次来都能看到她在洗。

随着棒梗的出生,秦怀茹的体态逐渐恢复,她的底子确实不错,短短几个月已恢复到从前的样子。

此外,生育后她似乎增添了几分独特的气质。

何裕柱也注意到秦怀茹的脸色有些憔悴,不知她在贾家经历了什么。

但想到贾张氏的行为,他也并不意外。

这些都是别人家的事,他不会多嘴。

见到何裕柱带雨水回来,秦怀茹笑了笑点头:“柱子又带雨水来看何叔他们啦。”

目前秦怀茹还未完全成为原剧中那种白莲形象,因为她的丈夫还活着,且刚嫁入四合院不久,心思尚未放在算计何裕柱身上,反而因得知他在外面混得不错而主动打招呼。

何裕柱只是淡淡回应,然后带雨水进屋。

并非有意如此,只是担心贾张氏看见他与秦怀茹多话会不高兴,他可不想惹麻烦。

还没敲门,陈娟已经开门迎接:\"柱子,雨水,我在屋里听见你们的声音了,快进来吧,你爸今做了好吃的。\"

陈娟热情地邀请两人进屋,那姿态仿佛她是这家的主人,对何裕柱父子态度十分亲牵

何裕柱对这个后妈陈娟的印象还算不错,觉得她为人本分,至少不像院子里其他人那样惹是生非。

灶台前,何大清正在处理一个大猪肘子,这是他今在钢铁厂费了好大力气才搞到的。\"爸,您这肘子没问题吧?”

何裕柱忍不住提醒了一句,他担心父亲拿了公家的东西。

尽管在厨师圈子里这种行为很普遍,但他不希望家里因此惹麻烦。

再,他并不缺食物,实在需要的话可以从空间里取,而拿公家的东西即便现在没人发现,将来也可能成为隐患。\"柱子你放心,这是我专门给厂长做招待宴时买的,没占公家便宜,是我自己花钱的。”

何大清的厨艺虽不及儿子,但在厂里已算顶尖。

厂长、副厂长等领导宴请宾客或安排内部聚餐时,总会请他来掌勺。

而这个猪肘子大概就是宴席上的剩余,按理属于公家财产。

但如果何大清有意,可以用极低的价格买下,领导们对此心知肚明,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既然让厨子为他们服务,也该让他有点儿额外收入,否则谁还会尽心尽力干活呢?

趁着何大清忙碌之际,何裕柱与陈娟聊了起来。\"陈姨,我刚进门时听见前院三叔提到,好像上面有新政策下来了?”

陈娟立刻附和:“是呀,柱子你来得正是时候,我们也正打算告诉你呢,主要是一些关于户口的事。”

户口?

何裕柱心里一紧,顿时来了兴趣。

陈娟点头表示理解,“确实是关于城乡户口的事,听现在要把农村户口迁到城市户口得花15万,我和你爸商量过,觉得这户口没什么太大作用,家里虽有钱,但也不该乱花。”

听陈娟完,何裕柱立刻明白过来,政策确实变了。

在此之前,国家给了大家调整户口的时间,但很多人并不重视,因为当时城乡户口差别不大。

然而,穿越而来的何裕柱深知,等这次政策实施后,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将变得极其困难,而且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大。

仅凭能吃上粮本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倾尽全力争取,再多的钱也换不来。

那时城里生活虽不易,但至少有粮可吃,若是户口仍在农村,别粮食,能填饱肚子都算幸运。

后来即使想改户口也来不及了。

因此,何裕柱劝道:“陈姨,咱们必须把户口迁过来。”

他知道陈娟是农村户口,何大清虽然长期居住在城里,但具体户口情况未知,自己和孩子的情况也需要确认。

无论如何,政策一出,他决心全家都转为城市户口。\"什么?转城市户口?柱子,这户口转不转差别不大吧?我和你爸在一起生活,又有房子,何必浪费这笔钱?”

陈娟依然犹豫。

一个户口要15万,几乎相当于何大清半个多月的收入,这笔钱完全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何裕柱无法直接告诉陈娟能预见的变化,毕竟他是穿越者,表现得太超前容易引起怀疑。

于是只好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家里不缺钱,以后也打算在城里生活,转成城市户口做事确实更方便。

饭桌上,何裕柱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大快朵颐地吃着闷肘子。

何大清好奇地问:“柱子,你是想让我们全家都迁成城市户口?”

“对,爸。

这事不费劲,要是真花钱,我来出。”

何裕柱无法详细解释,只能承担起责任。

何大清听了摇摇头,“柱子,你这话得不对。

我还有钱呢,转个户口而已。

你和雨水的户口早就落在城里了,我和你陈姨转的话也就需要30万。

虽然不知道转户口有什么意义,但既然这是你的主意,我们就听你的。”

何裕柱考上清华大学,成为高才生,何大清对他的眼光和见解非常认可。

得知柱子的计划后,便直接同意了。

何大清这么一,何裕柱终于松了口气。

要是他们执意不转户口,他也只能祝福,毕竟有些话不能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何大清之前因为特殊情况不得不离开,但在为人处世上却很通达。

要知道,即使在现在,一些不合格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意见时也会很专横,只要和自己想法不同,就会强行压制孩子,似乎这样才能维护所谓的家长尊严。

放到这个时代,这种现象更是普遍。

所以,尽管何裕柱考上了清华大学,提出的建议还能得到这样的认可,也足以证明何大清的明智。

听到何大清的话,陈娟自然没有异议。

她本就勤俭持家,觉得过日子能省则省,但没多想其他方面。

有丈夫这么一提醒,她也意识到,柱子不是普通孩子,还在鸿宾楼做过大厨。

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人自豪。

听到这话,何裕柱立刻点头同意。\"好,柱子,陈姨也支持你。

到时候户口的事情我去街道办处理。”

作为街道办委员,陈娟办理这类事务自然更方便。

这个问题就这么轻松解决了,何裕柱也没再多什么。

一家人吃完晚饭,聊了聊近期的生活状况。\"柱子,你上大学后接雨水会不方便?要是没时间的话,可以让陈姨帮忙。”

何大清看着儿子,担心他学业繁忙。\"对啊柱子,我在街道办工作,不算太忙。

如果你学习压力大的话,我可以负责接送雨水。”

陈娟也道。

何裕柱看了看雨水,他确实有时间,因为刚开学,主要是基础课程。

而且他有个逆的学习系统,学习负担并不重。

不过这要看雨水的意思。

雨水听了,靠近何裕柱:“哥如果有空,就让哥来接我吧。”

这孩子明显更亲近何裕柱,之前何大清的突然离开让她心里留下阴影。

加上何裕柱在家对她照姑无微不至,所以她更依赖哥哥。

何大清和陈娟见状也没强求:“那就麻烦你了,柱子。”

饭后,何裕柱带雨水回家,在院子里推车时,被正在中院的易忠嗨看到。\"柱子,今回来啦?这就走吗?不能在家多住几?”

易忠嗨主动打招呼,何裕柱摇摇头:“不了,大爷,我还有别的事。”

完便推车带雨水出门。

易忠嗨目光闪烁,但什么都没,走到何家门口敲门。\"大爷,您找我?”

开门的是陈娟,见到易忠嗨后道:

“哦,是街道那边出了新户口政策,我想来了解一下情况……”

易忠嗨经过一番交谈后终于明白了,转户口的事跟他们这些城里人并无直接关联。

但他此行并非为此而来,“顺便问一下,你知道街道那边对五保户有什么政策吗?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这才是他的目的。

院里有陈娟这位街道办党委委员,他作为院子的大爷,办起事来应该会方便不少。

提到五保户,陈娟微微愣了一下,不明白易忠嗨为何突然问起。\"没错,就是咱们院里的聋老太太,我想替她问问。

大家都知道她的背景,家里曾为国家作出过贡献,我觉得这样的老同志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易忠嗨在众人面前塑造了一个关于聋老太的家族长形象,并不断强化这一印象。

但陈娟刚来不久,对此并不了解。

何大清见状开口道:“老大爷,这事我媳妇可能不清楚,你不如直接去街道办咨询一下。”

易忠嗨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通过陈娟或许能直接解决问题,而让她去找街道办则意味着关系更疏远一层。

不过既然何大清这么,他也无话可了:“嗯,大清,那这事我去街道办问问,你也让嫂子帮忙打听下,毕竟咱们住在一个院子。”

陈娟听丈夫这样,心里已猜到几分,随口应道:“老大爷,最近城里农村户口的事还没定下来,别的事情还是以后再吧。”

易忠嗨见两人态度一致,都不好对付,只能苦笑着点头:“好吧,就这样吧,我先走了。”

离开何家后,易忠嗨没急着回家,而是去了贾家。

敲了敲门,屋里传来贾张氏尖锐的声音:“谁啊?”

门打开后,见到是易忠嗨,贾张氏的脸色才稍微好转。

一大爷,您这时候来我们家有啥事啊?我们刚吃完饭,家里没什么吃的了,真是不凑巧。”

贾张氏着,脸上毫无在意之色。

易忠嗨皱眉道:“我已经吃过饭了,这次来是想和你们商量点事。”

听到这话,贾张氏的脸色稍微端正了些。

她明白易忠嗨在院子的地位,又因东旭的关系,这事值得一听。

于是,她把易忠嗨请进屋,递上一杯茶。\"师傅,什么事?”

贾东旭和秦怀茹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易忠嗨。\"你们听今街道办的新政策了吗?就是关于农村转城市户口的事。”

一大爷,您不我们也正要呢,这不是把缺傻子嘛!转个户口就要十五万,干嘛不去抢?我一辈子都是农村户口,不也在城里过得挺好?我们家就东旭一个人是城市户口,要是全家都转,一下子得花三十万。

我家棒梗刚出生,想落户城市也得交十五万。

依我看,这分明是上面的人乱收费!”

贾张氏满是抱怨,显然对转户口毫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