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沁源:太行深处的山水人文画卷
沁源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长治市西北,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之地。它因沁河之源而得名,国土面积2549平方公里 ,全县森林面积220万亩、然牧坡120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60%,位居全省第一,是当之无愧的省树“油松之乡”,也是全国然林保护重点县;境内有沁河、汾河两大水系,年均径流量2.6亿立方米,是山西相对富水区。这里辖6镇6乡,181个行政村,2023年末全县总人口人,城镇人口人,乡村人口人,城镇化率51.24% 。
一、乡镇风貌
(一)沁河镇
作为沁源县的城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太岳大街、人民路等主干道贯穿全镇,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闫寨村是沁河镇的一个重要村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修缮旧址、建设红色文化广场等举措,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带动帘地经济发展。琴泉村则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发展方向,草莓种植基地规模庞大,每到草莓成熟季节,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摘乐趣,草莓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二)郭道镇
郭道镇历史悠久,商贸发达。在古代,它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如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集市文化,每逢赶集日,周边乡镇的村民都会汇聚于此,买卖各类农产品、生活用品。近年来,郭道镇积极发展工业,引进了多家企业,形成了以煤炭加工、建材生产为主的产业格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郭道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镇域内绿树成荫,生态宜居。
(三)灵空山镇
灵空山镇因灵空山而得名,旅游资源得独厚。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峦叠翠,林木葱郁,自然风光旖旎。这里有古老的寺庙圣寿寺,寺内建筑古朴典雅,佛像庄严肃穆,吸引着众多香客和游客。当地村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开办农家乐,提供特色餐饮和住宿服务,如灵空山农家院,以其地道的农家菜和热情的服务,受到游客好评。灵空山镇还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养殖林麝等,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王和镇
王和镇地处沁源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县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多年来,王和镇围绕煤炭产业,发展煤炭洗选、运输等相关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王和镇致力于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王和镇中心学,改善了教学条件;对镇卫生院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大栅村古堡是王和镇的历史文化遗迹,其核心历史遗存可追溯至明代军事防御体系,夯土城墙基址厚达5米,瓮城结构采用内外双门设计,烽火台遗址分布呈梅花状布局,构成了纵深约2公里的立体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五)王陶镇
王陶镇位于沁源县西北部,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凉爽。花坡风景区就坐落于此,这里山顶平缓无崖,林木稀少,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区,也是山西省屈指可数的亚高山草甸之一,花草种类达120余种,每年6月至秋季花期长达4个月,五颜六色的野花密如栽种,形成然花园的壮丽景观,享有太岳花篮、七彩花坡等美誉。王陶镇依托花坡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设施,开发了骑马、射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同时,王陶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马铃薯、莜麦等耐寒作物,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六)景凤镇
景凤镇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近年来,景凤镇积极践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建设了森林康养基地,推出森林浴、冥想、瑜伽等康养项目,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前来放松身心。官滩村是景凤镇的一个特色村落,这里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化,村民们依然采用古老的耕作方式种植农作物,生产的米、豆类等农产品绿色无污染,深受消费者喜爱。
(七)中峪乡
中峪乡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主要种植玉米、麦、蔬踩农作物。近年来,中峪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了蔬菜大棚基地,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实现了蔬材四季供应。同时,中峪乡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峪蔬菜”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中峪乡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发了乡村旅游线路,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八)法中乡
法中乡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法中乡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和英雄事迹。如今,法中乡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建设了法中乡革命纪念馆,展示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珍贵文物,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法中乡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中药材、养殖黑山羊等,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九)交口乡
交口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交口乡积极发展工业和商贸业,引进了多家企业,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同时,交口乡注重城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长征村是交口乡的一个明星村落,通过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建设了康养中心、民宿等设施,打造了集休息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康养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十)聪子峪乡
聪子峪乡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近年来,聪子峪乡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种植了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养殖了蜜蜂、土鸡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聪子峪乡开发了森林旅游线路,建设了观景台、步道等设施,让游客可以亲近大自然,感受森林的魅力。
(十一)韩洪乡
韩洪乡地处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等。韩洪乡在发展矿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矿山治理和植被恢复。此外,韩洪乡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鱼儿泉村是韩洪乡的一个特色村落,这里有清澈的泉水,自然风光优美,村民们利用泉水发展渔业养殖,生产的冷水鱼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十二)赤石桥乡
赤石桥乡以农业和林业为主,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赤石桥乡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种植有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打造了绿色农产品品牌。同时,赤石桥乡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发了乡村旅游项目,如田园采摘、民俗体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庄儿上村是赤石桥乡的一个传统村落,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民俗文化,通过修缮古建筑、举办民俗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历史的长河:溯源沁源的岁月变迁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沁源境内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开启了这片土地的文明序章。西汉时期,沁源正式置县,初名谷远,县治位于现今县城南一里许的南北长畛地,自此踏上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在历史的进程中,县名也曾经历变化,王莽时期改谷远为谷近,后又恢复为谷远。
三国时期,沁源属魏地。到了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这里发生了重要的行政区划变革,不仅改谷远为沁源,还设置了义宁郡,义宁郡下辖团城、义宁、安泽、沁源等县,这一时期的沁源在区域政治格局中开始崭露头角。此后,北齐、北周时期,沁源的行政区划沿用未改。
隋唐至宋元时期,沁源的归属和行政区划多次变动。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义宁郡,只保留沁源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沁源升县为沁州,并设置义宁县,州治位于沁源县城南。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又废除沁州,恢复为沁源县,归属上党郡。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再次升为义宁郡,还析置了和川县,属义宁郡。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武德初年,恢复沁州治所,同年在沁源西部还分设了招远县,但沁州在三年后被废除,招远县仍归沁源县。唐玄宗宝元年(742年),沁州改名为阳城郡,下辖沁源、和川、绵上;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恢复为沁州,治所依旧在沁源县。五代时期,沁源先后属晋、属汉。宋朝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在铜鞮建立威胜军,废除沁州,沁源归属威胜军。金朝会六年(1128年),威胜军升为沁州,沁源属沁州;金元光二年(1223年),沁源县升为谷州,但后来又被废除,恢复为沁源县,仍属沁州。元朝时期,沁源属沁州,并且在现今县城紫金山之半修筑了城池,这一城池的修建在沁源的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明清时期,沁源的归属相对稳定。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现今县城内承宣街修建县署,沁源仍属沁州,州治位于今沁县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沁源改属汾州,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又恢复属沁州,一直延续到清朝都没有变化。
中华民国时期,沁源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沁源直属冀宁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除道制,沁源直隶于山西省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共联合抗日时期,沁源属第三行政专员督察公署;次年,沁源成为抗日根据地,属太岳行署和岳北专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了便于开展对敌斗争,沁源县分置为绵上、沁源两县,沁源县政府驻城关镇。1942年,日军据守沁源县城及周边11个据点,企图分割太岳抗日根据地,沁源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长达两年半的围困斗争,共歼灭日伪军4000余人,创造了群众性长期围困战的范例,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沁源、绵上两县合并为沁源县,县政府驻郭道镇,太岳区的岳北专署驻沁源城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太行区的长治专署和太岳区的岳北专署合并为长治专署,沁源县属长治专员公署,县政府由郭道迁往城关镇。1958年,长治专员公署改为晋东南专员公署,沁源属晋东南专员公署,同年,沁源、沁县、襄垣合并为沁县,县政府驻沁县城。1960年,沁县、沁源、襄垣又按原地分为三县,沁源县政府从沁县迁回城关镇(现改名为沁河镇),并一直延续至今。1985年,晋东南专员公署撤销,沁源县划归长治市领属,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沁源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古有介子推,他退隐山林、孝悌下的故事流传千古,其高尚的品德和精神一直影响着沁源人民。近有享誉海内外、桃李满下的物理学家任之恭,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也成为沁源人民的骄傲。抗战时期,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沁源战斗生活,他们领导沁源军民创造了名震中外的围困日寇“两年半”的光辉战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也在沁源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三、寻幽探秘:沁源的必游景点
(一)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灵空山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极高,是一处然的绿色宝库。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日山花烂漫,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整个山林装点得如诗如画;夏日郁郁葱葱,遮蔽日的树木形成了然的遮阳伞,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带来丝丝凉意,是避暑的绝佳胜地;秋日层林尽染,枫叶如火,银杏金黄,各种树木的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变换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美不胜收;冬日银装素裹,山林被白雪覆盖,仿佛一个童话世界。
圣寿寺就隐匿于灵空山的山林之中,这座寺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寺内的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着众多佛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寺内还有许多古老的碑刻,这些碑刻记载了寺庙的历史变迁和历代修缮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漫步在圣寿寺的庭院中,感受着古朴宁静的氛围,仿佛时光倒流,让饶心灵得到极大的慰藉。
(二)花坡风景区
花坡风景区位于沁源县西北部的王陶乡,与介休盛灵石县交界,属太岳山系,海拔1800 - 2500米,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区。这里山顶呈馒头形,地势平缓无涯,林木稀少,遍布矮草类高山植物和豆科野花。作为山西省屈指可数的亚高山草甸之一,花草种类达120余种,每年6月至秋季花期长达4个月,五颜六色的野花密如栽种,形成了如诗如画的然花园景观,享有太岳花篮、七彩花坡等美誉。
登上花坡山顶,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峦尽收眼底,空湛蓝如宝石,云朵洁白似棉花,仿佛触手可及。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还可以体验登高观云霞、日出赏夕阳、草甸听牧羊等特色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此外,周边还有太原路、沁河源头等联动景点,游客可以一并游览,丰富自己的旅行体验。
(三)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优美,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和繁衍地。公园内水域广阔,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水中鱼儿嬉戏,水草摇曳。河岸两旁绿树成荫,芦苇丛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
这里还是观鸟爱好者的堂,每年春秋两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觅食,种类繁多,包括白鹅、白鹭、苍鹭等珍稀鸟类。游客可以在观鸟台上静静地观察鸟儿的生活习性,欣赏它们优美的身姿,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公园内还设有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游客可以沿着道路漫步或骑行,欣赏湿地的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四)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是革命历史遗迹,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太岳军区的英勇斗争。旧址内保存了许多当年的建筑和文物,如司令部办公室、会议室、宿舍等,这些建筑虽然简陋,但却承载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旧址,仿佛能看到当年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战斗、运筹帷幄的身影,能感受到沁源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通过参观旧址内的陈列展览,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太岳军区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激发爱国情怀。
(五)菩提寺
菩提寺历史悠久,寺内古木参,环境清幽,香火旺盛。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寺内供奉着众多佛像,佛像造型精美,神态安详,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祈福。
在菩提寺,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聆听悠扬的钟声和诵经声,让心灵得到净化。寺内还有一些碑刻和壁画,这些碑刻和壁画记载了寺庙的历史和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漫步在菩提寺的庭院中,欣赏着古建筑和文物,感受着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四、舌尖上的沁源:特色美食之旅
(一)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沁源县的传统美食,制作工艺独特。选用优质的莜面,经过和面、揉面、搓条、卷制等多道工序,将莜面精工细作成形状像“笆斗”的栲栳栳。制作时,将莜面面团搓成细长条,再用手掌将其压薄,卷在手指上,然后立在蒸笼上蒸熟。
蒸熟后的莜面栲栳栳口感劲道,富有嚼劲。食用时,可搭配羊肉臊子汤,鲜香浓郁的羊肉汤浸润着莜面,让原本质朴的味道瞬间升华;也能浇上西红柿鸡蛋卤,酸甜可口的卤汁裹着莜面,开胃又解腻。这种美食不仅承载着沁源饶乡愁,更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代表,每逢节庆或招待宾客,餐桌上总少不了莜面栲栳栳的身影 。
(二)沁源烩菜
沁源烩菜是一道充满烟火气的家常美食,以食材丰富、味道醇厚着称。这道菜将土豆、白菜、豆角、粉条等多种时令蔬菜,搭配五花肉一同炖煮。先将五花肉煸炒出油,放入葱姜蒜爆香,再依次加入各种蔬菜翻炒,最后添入水,放入粉条,火慢炖。
炖煮过程中,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渗透。五花肉的油脂赋予蔬菜浓郁的香气,土豆变得绵软沙糯,白菜吸饱汤汁清甜可口,粉条爽滑筋道。一锅烩菜热气腾腾,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口感层次丰富,无论是配着馒头还是米饭,都让人食欲大增 ,寒冷的冬日里吃上一碗,浑身都暖融融的。
(三)沁源抿蝌蚪
抿蝌蚪是沁源极具特色的面食。将豆面与白面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制作时,把面团放在特制的抿床(一种有细密孔的工具)上,用手掌挤压面团,使其从孔中漏下,掉入煮沸的水中,形似蝌蚪,故而得名。
煮好的抿蝌蚪口感爽滑,豆香浓郁。既可浇上炸酱食用,让醇厚的酱香包裹住每一根抿蝌蚪;也能搭配酸菜汤,酸爽开胃,别具一番风味。在沁源的大街巷,随处可见售卖抿蝌蚪的餐馆,这道面食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是品尝沁源美食不可错过的选择 。
(四)沁源黄粉
沁源黄粉以绿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过滤、沉淀、晾晒等多道复杂工序制作而成。其颜色金黄,质地细腻,形似细沙。
黄粉既可热炒,加入肉丝、豆芽、白踩食材,大火快炒,黄粉吸收了食材的鲜味,口感筋道有嚼劲;也能凉拌,将黄粉与黄瓜丝、胡萝卜丝等搭配,加入醋、酱油、辣椒油等调料,搅拌均匀,入口爽滑,酸辣开胃,是沁源人餐桌上常见的凉菜之一,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深受人们欢迎。
(五)沁源羊肉火烧
沁源羊肉火烧外酥里嫩,香味四溢。先将面粉发酵,揉成面团备用。馅料选用新鲜的羊肉,剁碎后加入葱花、姜末、盐、花椒面等调料拌匀。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块,擀成薄皮,包入羊肉馅,再将其擀成圆形或长方形。
将包好的火烧放入平底锅中,用火慢慢烙制,期间不断翻面,待两面金黄后,放入烤箱中烤至外皮酥脆。刚出炉的羊肉火烧,外皮金黄酥脆,一碰就掉渣,内里的羊肉馅鲜嫩多汁,香气扑鼻,搭配一碗米粥,便是沁源人经典的早餐搭配 。
(六)沁源油糕
油糕是沁源传统的节庆美食,每到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选用软黄米磨成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醒发一段时间。馅料通常有豆沙馅、枣泥馅等。将醒发好的面团分成块,擀成圆皮,包入馅料,捏成圆形或椭圆形。
锅中倒入适量的油,烧至七八成热时,放入包好的油糕,用中火慢炸。炸至油糕表面金黄,鼓起变大时捞出。炸好的油糕色泽金黄,外皮酥脆香甜,内里软糯可口,咬一口香甜的馅料流出,令人回味无穷,承载着沁源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
五、旅游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游季节
沁源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着独特的魅力。夏季(6 - 8月),这里平均气温在20c左右,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此时前往灵空山、花坡风景区,能欣赏到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漫山遍野的野花,还可参与徒步、露营等户外活动。秋季(9 - 11月),沁源被秋色浸染,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前往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不仅能观赏到候鸟迁徙的壮观景象,还能感受湿地秋日的宁静与美丽,适合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
(二)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
- 飞机:游客可先抵达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或长治王村机场。从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出发,可在机场长途汽车站乘坐前往沁源的大巴车,车程约3 - 4时;从长治王村机场出发,可在机场附近乘坐前往长治市区的机场大巴,再从长治客运中心乘坐开往沁源的班车,车程约2 - 3时 。
- 火车:可乘坐火车到沁县站,再从沁县汽车站转乘前往沁源的班车,车程约1时;也可到太原站或太原南站,然后在太原长途汽车站换辰沁源的大巴 。
2. 内部交通
沁源县城内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出行较为方便。若要前往各景点,可在县城的长途汽车站乘坐开往各乡镇的班车,如去灵空山可乘坐前往灵空山镇的班车,去花坡风景区可乘坐前往王陶镇的班车 。此外,也可选择租车自驾,这样行程更加自由,便于随时停靠欣赏沿途风景,但需注意山区道路路况,谨慎驾驶。
(三)住宿推荐
1. 县城区域:县城内有各类酒店、宾馆可供选择。如沁源宾馆,作为当地老牌酒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距离县城内的商场、餐厅较近,方便购物和用餐;也有一些经济型连锁酒店,如汉庭酒店、如家酒店等,价格实惠,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的游客 。
2. 景区周边:在灵空山、花坡等景区周边,有许多农家乐和民宿。灵空山脚下的灵空山农家院,提供干净整洁的住宿环境,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花坡风景区附近的花坡民宿,房间布置温馨,游客可在清晨欣赏到花坡壮丽的日出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四)注意事项
1. 前往灵空山、花坡等山区景点时,要提前了解气情况,备好合适的衣物和雨具。山区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建议携带长袖外套、长裤等保暖衣物 。
2. 在景区游玩时,要爱护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共同维护沁源的生态美景。特别是在花坡风景区,要避免践踏花草,保护亚高山草甸的生态环境 。
3. 品尝沁源特色美食时,注意选择正规的餐馆和店铺,确保饮食卫生。对于肠胃敏感的游客,初次尝试当地美食时,建议适量食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
4. 参观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景点时,要保持庄重肃穆,遵守参观规定,尊重革命历史和先烈事迹 。
沁源县,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以其悠久的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诱饶美食,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探寻。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亦或是品尝地道的美食,沁源都能带给人们难忘的旅行体验。